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三一、压担子 (第2/2页)
把自己当成大爷,把老师、学生当成了刁民。还是咱们学校好!就像今天早上,人事处何处长还特意打电话来,说今年校招想招几名细胞生理学方向的博士,问我有没有什么推荐人选?” 徐生洲点点头:“细胞生理学研究中心要想实体化运作,研究人员必须首先充实起来。陈校长你可得举贤不避亲,有什么好的人选,别管是刚毕业的博士还是其他学校的在职老师,你尽管提,我们尽最大可能把他请过来,大家共谋大业、共襄盛举。” 陈康彦沉吟片刻后回答道:“博士人选,我要好好想想。不过在职老师,之前倒是有好几个熟人来打听咱们学校的薪酬待遇情况,其中还有一个是‘优青’。” “优青?”徐生洲顿时来了精神。 挥舞铁锹挖了那么久,挖过杰青,长江也即将挖到手,但优青真没挖到过。 优青,全称是“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与“千青”、“青拔”、“青长”并称“四青”,但又互斥,是大部分青年科技人才在博士之后、杰青之前都想拿到的资助。 相对杰青,优青资助的项目数更多,大约是前者的1-2倍。另外优青对申请者的年龄要求也更小,规定是申请当年元旦时男性未满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相比之下杰青的要求是45周岁。 陈康彦道:“没错,前几年刚评上,以前在学术年会上见到他过几次,做神经精神疾病的细胞机制及多模态脑成像精准诊断的。人非常不错,科研能力也挺强的。” “那为什么——” 这年头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万一自己被刀了,岂不成为学术界的终生笑柄? 而且优青虽然多,但基本只在top2、c9富集,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的长聘教授或副教授来说,杰青、院士才是他们的星辰大海,这个梦想只有在top2、c9才更容易实现,来民办大专干什么?还有少部分优青出自地方院校,作为香饽饽的他们,基本上可以在学校里平蹚,同时也是学校严防死守的对象,会让民办大专有下铲子的机会? 陈康彦道:“他是晋省一所地方院校的,今年43岁,因为平台原因,上杰青的概率不是很大。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所以想换个环境。” 上杰青的概率不大? 没评上杰青的优青不如汪汪,所以趁着还没到45岁赶紧变现?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是得罪了校长,还是得罪了学校里的大牛? 研究神经精神疾病? 莫非是研究aβ56的,然后惨遭连根铲除? 徐生洲没有去管这些。对于民办大专来说,哪怕是过气的优青,也是一道诱人的佛跳墙,谁舍得拒绝?于是他急切地说道:“那麻烦陈校长跟他联系一下,看看他的意向。只要他愿意来,待遇一定从优!” 陈康彦回答得很爽快:“好,我等下就给他打电话。” 徐生洲兴奋不已:“有了陈校长你,再加上一名优青,一批博士,细胞生理学研究中心的架子就算搭起来了。对了,还得有仪器、设备。听科研处谢处长说,你不同意买赛默飞krios300kv冷冻电镜?” 陈康彦道:“我跟谢处长解释过,使用冷冻电镜系统是有门槛的,不仅需要一批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维持运转,还需要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保证冷冻电镜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只是几个人,还不如去其他科研机构共享服务平台去购买机时,反正金陵、之江、震旦等有冷冻电镜的高校就在附近,购买机时也方便。” 徐生洲没有再强求:“那好吧!反正需要什么仪器、设备,你们随时提,科研处随时买,以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为要。” “多些徐校长大力支持!” 徐生洲接着说道:“目前你们手头上的各项工作,还是挂在研究中心下面。等以后各个方向都发展起来,咱们可以考虑成立生物系、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这一块我不懂,你经验丰富,这些工作你可都要抓起来,争取把生物打造成我们学校的一张名片。” 陈康彦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我会尽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