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新学之始 (第1/2页)
彼时大洋对面的西方人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吹响了近代殖民史的号角。 而此时的大明却在儒家的带领下继续做这天朝上国,世界中心的美梦! 直到那些野蛮的殖民者们在几百年后用粗暴蛮横的手段打开国门,那时候儒家那些读书人们才会被打醒! 一步慢,步步慢,若不迎头赶上,那么迟早会重蹈覆辙。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 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 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yin泆作乱之事。” 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 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其实有失偏驳。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儒家的内容丰富,核心思想便是仁、义、礼、智、信,这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圣人经典,程朱理学错了吗? 没错! 错的是那些歪曲圣人经典的读书人们! 儒家学问能传承几千年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可为何会限制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呢? 因为统治者和掌权者需要限制百姓们的思想,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 圣人经典在一些儒家读书人的歪曲之下逐渐沦为了统治阶级手中的工具。 圣人怎么说,还不是都靠他们来翻译? 因为他们是圣人门下的读书人嘛,你们这些大字都不识一个的泥腿子看得懂圣人经典吗? 若是天下百姓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还如何高高在上? 他们巴不得百姓们彻底沦为他们手中的工具,视百姓为牲畜。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能全盘否定。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苏泽回过神来长长的吐出了口气,看向对面的朱瞻基。 朱瞻基被盯的有些不自在,脸色异样的问道:“怎么了?” 苏泽笑了笑说道:“太孙,要不你来做新书院的院长怎么样?” 朱瞻基愣了一下,随即指了指自己,有些不自信的说道:“我行吗?” 朱瞻基并非妄自菲薄,若是寻常的书院,他还是有几分自信能胜任院长一职的。 可关键是他知道苏泽想要开设的书院是什么样子。 苏泽开设的书院里面,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的学科涉及到有很多都是他不懂的东西。 他也就是这些年跟着苏泽才学到了一些皮毛,算不得精通,既然如此他也不会妄自菲薄的认为自己能够胜任书院院长一职,徒惹人笑话罢了。 何况他还是当朝皇太孙,若是开办书院担任院长传出去了会受到朝野非议。 在这个时代开设书院的无不是德高望重的一方大儒,饱读诗书之士,即使他是皇太孙也不能想开就开。 说白了还是他年纪太小,在那些读书人眼中他这是不务正业,难免会受到一些非议。 苏泽敢开书院纯粹是因为胆子大,反正因为捐款的事情把文官集团得罪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不是他苏泽吹,这年头他除了怕朱棣还没怕过谁! 反正你们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