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7章:劳什子通灵  (第3/3页)
小公子呢。”她用手帕擦了眼角,开口劝说道。    “就说你再伶俐,却不知道我看敏哥儿是为什么。”贾母把眼镜还给鸳鸯,再接过来手帕擦擦眼角。    ——————各有所居    众人见贾母的情绪缓和,就都追问缘故。    叹口气,贾母拉着女儿的手说道:“敏哥儿的手脸都还嫩,说明她没有吃苦。”    听她这样说,贾敏自然是开心得笑了,随后站在旁边。王熙凤却拿手帕连连擦眼角:“老祖宗这么心疼姑太太,我可真是羡慕嫉妒了。”    “哈哈哈。”贾母率先被她滑稽的神态和语言逗得大笑,其她人跟着大笑。    贾母再嗔责着说道:“你看好琏哥儿是正经!别人都不用嫉妒。”    其她人再都掩嘴大笑,王熙凤的脸上通红,也只好继续笑着介绍:“薛姨妈也来看您呢。”    薛姨妈上前万福,贾母连忙让座:“快坐到我身边来。”    说笑着,林黛玉、薛宝钗、甄玉莲等人先后拜礼,林子美也在贾敏的指导下,认真地给贾母磕了几个头。    老人最大的乐事和福气,就是满堂儿孙喜庆地聚在一起。眼前这样的情景,更使得贾母自豪无比。    晴雯等四个留在扬州的丫鬟,也走来拜见。    知道有两个改了名字,倒都是安好,贾母感慨地听说她们从死亡的边缘,被贾璘救治,不禁慨叹着对一边的贾璘说道:“璘哥儿的事,我都听说了。救治了敏哥儿,这是你的大功德。再又杀敌报国,更还辅佐你姑老爷的事,我听着也觉得振奋。”    “老太太过奖了,都不过是凑巧罢了,或者就是心诚。”贾璘施礼谦辞。    贾母点点头,再对晴雯等人说道:“你们命大活了下来,这就是有缘分,都留在敏哥儿身边吧。”    晴雯等人拜礼,金钏再去王夫人身前拜了礼。她的meimei玉钏早就落了泪,两姐妹拉着手躲在一边去哭。    贾母略作思考后,再接着说道:“玉儿身子弱些,莺歌就跟了她,改名紫鹃。”    林黛玉连忙行礼道谢,贾母让她和薛宝钗坐在旁边。    贾敏再和王夫人、邢夫人见礼,几人各自唏嘘不已。    众人正要接着相互介绍、叙谈,却听见有人喊着:“我哪里的jiejiemeimei来了?!”    簇拥在一起的众人让开一条通道,十岁的贾宝玉欢快地跑了进来。    林黛玉对这个活泼的男孩暂时没有做声;薛宝钗却已经先揖礼说道:“必是宝兄弟了。”    贾宝玉笑着还礼后,好奇地打量着这姐妹俩:“我应该怎么称呼你们呢?”    “可不是个呆子!”贾母笑呵呵地埋怨着。    贾敏对林黛玉使个眼色,林黛玉肃揖说道:“这是宝玉哥哥了,小妹黛玉。”    “不敢,不敢。林meimei好。”贾宝玉连忙还礼,再问了薛宝钗。    说笑几句,贾宝玉忽然看到薛宝钗胸前挂着的金锁:“jiejie也带着金锁?”    薛宝钗保持着端庄形态,只是笑了笑。旁边的薛姨妈接过话来说道:“说来奇怪,小女从小就有热症,看着极为危险。恰巧有个癞头和尚,看过之后给了个药方,再说她以后会有‘金玉良缘’的话。”    众人听了称奇,贾宝玉凑近薛宝钗询问道:“jiejie金锁上可有字?”    薛宝钗拿起金锁略微示意一下:“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贾宝玉笑着说道:“我也有块玉,也有几个字呢。”    “都知道宝兄弟是衔玉出生的。”薛宝钗放下金锁,微笑着说道。    贾宝玉低头看看胸前挂着的那块玉,自顾说道:“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写了十二个字: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嗯,果然是块通灵宝玉。”薛宝钗称赞着说道。    贾宝玉眼见清雅隽秀的林黛玉并不多语,不禁主动询问道:“林meimei可有佩玉、金锁?”    林黛玉不好评说薛宝钗的金锁,却对贾宝玉过于欢脱的模样有些不耐,冷冷地说道:“你那玉是稀罕之物,岂能是人人皆有的?更何况,我戴那些劳什子做什么。”    贾宝玉茫然地“哦”了一声,随后就沉闷地坐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站起来,抬手把胸前的佩玉扯下来,狠狠地丢在了地上。    然后,他再愤怒地说道:“宝jiejie只是带了个金锁,神仙似的林meimei更是什么都不要佩戴!我却戴这个做什么!什么稀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他这一闹脾气,满屋子的人都着急起来。    “快捡起来看看,没有摔坏吧?!”贾母急得额上冒出细汗,“有话说话,那是你的命根子,你摔玉做什么!”    贾宝玉气恼不已,更要上去找东西砸那块玉,被一众媳妇、丫鬟婆子拦住。    他的丫鬟秋纹、麝月把那块玉捡起来,赶紧暂且藏好。    闹哄哄乱作一团,贾敏看得惊讶,林黛玉更是脸色清白。薛宝钗微蹙双眉,大眼睛转动几番,不知道落在谁的身上合适。    闹了脾气,贾宝玉总还是要听祖母和母亲的话——更担心父亲打骂呢,重新戴好了那块“劳什子”。    贾母心有余悸地再慨叹一会儿,鸳鸯劝说已到了用饭的时辰。贾赦、贾政、贾珍等男眷赶到,众人再是唏嘘一番,随后与贾母一起去到花厅吃饭。贾政走得稍慢,再与王夫人商议了几句。    王夫人听得不住点头,饭后找个机会单独向贾母声明。    贾母随后回道:“敏哥儿一家,就陪我住在这里;薛姨太一家,就留在府里居住。东北角有座梨香院,原本是荣国公暮年静修之所。十几间房子白白地空着,请薛姨太和姐儿、哥儿去住。至于日费供给,一概全免,这才是待客之道。”    王夫人点头称是,又想起来说道:“老爷说璘哥儿对家里有大功劳,再又快到科考时节。荣禧堂正堂是老爷住着,我住在东边的侧院。这两边之间,也空着几间房子,与各处来往倒也便利。老爷说腾出两间给璘哥儿先住着,宝玉也可以跟着学习。”    “嗯,这样最好。璘哥儿祖宅总是清冷,就留在老爷那里读书,老爷也是念着珠哥儿。”说罢,贾母再叹了口气。    王夫人见她都已同意,就要起身去通告各人,却又被贾母招手叫住。    “其他的都不说,只说璘哥儿。听说他的管家,近来买了不少地。”贾母略做沉默后,犹豫着说道,“但我们总是大宅大户,也不要他出钱。但一定要告诉他,耐心教导宝玉,又不能让老爷为此烦恼。你明白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