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2章 林侍郎 (下) (第1/2页)
杨临安刚吞下的茶水差点吐了出来,又强行咽了下去。还是亲爹吗?啥事都往外说!不是说好出了将军府后院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吗?你俩是真铁啊! “茶水有点烫嘴,伯父您接着说。” 再喝口水压压惊,眼光余角瞥见闻冠雪朝他看过来,一脸鄙视。不懂阴识术,杨临安也能明白那意思:颜如意是个女子吧?师父果然没看错人。 杨临安只能在心底反驳她,师姐,不是你想的那样。 林実夫接着道:“世侄仍没答完我的问题。” 杨临安放下茶杯,正襟危坐,逐一分析道:“京城不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明争暗斗,且是个大染缸,一不小心可能回不去象州,又或是把象州拖入泥潭,影响到与赤霞人和突疾狼人的交战。” “当今陛下继位多年,虽说脚跟站得还算稳,可大周这两年频频遭遇天灾人祸,各地民生凋零民声沸腾。而卧榻之侧也不让人安生,明的暗的时不时让人头尾难顾。” “质子这事都说是那些言官御史们聒噪出来的,但肯定是陛下首肯,或许……就是他的授意。” 杨临安继续道:“大周不是很太平,为什么陛下在此时候闹这么一出?小侄愚笨,只看得出个子丑寅卯来,可那些封疆大吏、藩镇武将们,哪一个不是人精?” “至于卯后……小侄看不懂,家父不愿说,不是还有伯父嘛?” “在象州时候,我爹懒得管我,小子每次和人打架,心里没谱的时候就会整出些幺蛾子,这些盘外招当是烟雾也好,使诈惑敌也好,总之姑且一试,实在不成当求个心安。” “小侄觉得吧?大周不好,咱们陛下缺乏安全感,才来了这么一招无理手。至于效果咋样?是好是坏,小侄就说不好了。” “我爹有句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出门靠朋友,还说老子的朋友,当儿子的靠一靠无妨……” 林実夫失笑道:“这话你爹说的?” 杨临安面不改色道:“原话差不离,就这么个意思吧。” 林実夫收敛笑容,端起茶杯道:“藩镇勋贵子弟入国子监读书向有成例,说不上是无理手。只不过以前读书就是读书,痕迹没这么重罢了。” “伯父说的是。凡事有个度,向好向坏有时候就在这个度上。以前还能装一装,现在装都懒得装了。照小侄说,如今的大周看似一派风光,实则……呵呵!” 林実夫若无其事道:“这里没有外人,说说无妨。” 说就说!其实有些话是杨临安自己的,有些话则是法传六耳,道听人说。“实则内忧外患,暗流涌动。” “内忧外患暗流涌动”这八个字是杨临安最近一个多月被逼“悟”出来的。既然要来盛阳混,不做功课怎么行? 林実夫微微动容。 杨临安看向目不斜视的林侍郎,询问道:“伯父,小侄说错吗?” “无关对错,你接着说。”林実夫小呷一口香茗。 官场老油条,都是深沉的装逼高手,哪怕心里惊涛骇浪,脸上不动如山。杨临安苦笑道:“不会等小侄一说完,左右冲出来五十名刀斧手吧?小子胡掐,伯父过过耳就算。” 林実夫再度失笑,“别说五十,就是五百五千,也不够大将军打一顿牙祭的。” 一句玩笑话气氛稍轻松些。 一直只带耳朵忘带嘴的闻冠雪听他侃侃而谈,虽然不懂,却没觉得太枯燥。师父师叔说的没错,这家伙嘴皮子顶溜,绝不是什么怂货!一念及王牵机,她神色顿然一黯。 杨临安继续道:“在此形势下,我爹让小侄到盛阳后先来林府,就容易想通了。” 多简单的事儿,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你是我在盛阳的靠山,老杨让我借你这棵大树遮风挡雨。 偏要绕一个大弯子,不过他能理解。能做到兵部二把手的人,心思能简单?再铁的关系帮忙也有个限度。值不值得帮、扶不扶得上墙?总得掂量掂量。 “我爹觉着小子是个愣头青,所以请伯父稍加照看。”管束到他嘴里变成了照看。 林実夫未置可否,淡然道:“那你是吗?” 愣头青?杨临安略作思索后回答道:“有时候还真是。” 林実夫对他的回答颇感意外,“有时候?”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况小侄不是什么大丈夫,偶尔愣头青的莽撞一两回应该不算什么吧?像伯父和我爹一样,大半辈子都精打细算、三思后行,小侄怕是做不到。否则现在在武阳关的是我,来盛阳的是我大哥才对。” 林実夫稍稍一愣,随即笑到:“你本想说我和你爹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