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天游_024章 心头尺 手中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4章 心头尺 手中刀(下) (第1/2页)

    这一手让杨临安大为佩服,国子监荟聚大周最顶尖的读书种子,不管肚子里是否有真材实料,没一个不是自负满腹经纶、才高志远?估计还有读书读傻了脑子一根筋的,他们一旦群情汹涌,皇帝老儿也得让三分。老头儿威武啊!

    何况千余士子中不仅有眼高于顶的读书人,还不乏像他这样的将子王孙、官宦子弟,也没一个是省油的灯,没一个是好招呼的主。

    杨临安准备招了,白嫖太高级,这帮读书人的嘴太碎,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初来乍到还是要低调点。老林说的没错,献丑不如藏拙。

    仰静修站起身来,先是扫了一眼全场,才缓缓道:“好一个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口气狂妄啊!可是狂妄得有如九天之鸿鹄,北冥之鲲鹏,我高兴啊!有人说不自量力,老夫倒觉得啊,蚍蜉撼树可敬不量力。”

    话一出口,瞬间让先前聒噪、辱骂的士子们一个个震惊不已。

    仰静修继续道:“既然选择了读书,就当破除自己心中的藩篱,坚守本心,口气大一点才好,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敢不敢想,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有人盯着眼前,这不是错,可也得有人看着身后。天地之间有杆秤,人心之上有杆尺,但秤星、尺度须有人刻上去。老夫年复一年在白马寺讲学授课,等的便是这一天,这么一个人。”

    杨临安怀疑自己听错了。马上释然,对老头愈加钦佩。

    台下千余士子眼睛瞪得更大,有人不敢相信的掏耳朵。

    “杨临安,好样的!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在众目睽睽下,当世大儒、国子监祭酒朝他伸出大拇指。

    杨临安席地而坐,在第一排仰静修的脚底下。

    仰静修平生治学,很少外游,当今天子刘理出面,国子监大祭酒吕洞萍三催五请,他才答应盛阳一行。

    吕洞萍自是不肯错过这样的机会,安排下今日的讲学。

    近午时,洋洋洒洒快一个时辰过去,仰静修才鸣金收兵。

    士子们准备散去。

    “参见太子殿下!”

    “见过太子殿下!”

    ……

    杨临安猛然回头。

    只见后排士子们纷纷起身,在正中间让出一条过道来。

    一袭莽袍玉带、手拿紫檀折扇的公子哥慢步走了上来,一边不停的和两边士子含笑点头。身后跟着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太子?刘氂!

    刘氂来到仰静修身前,眼神先在杨临安身上扫过。“先生开讲,学生来迟了,请先生责罚。”

    仰静修自然不会大刺刺的坐着巍然不动,也没有随士子般躬身见礼,微微一笑捻须道:“不迟,刚好。”

    他身旁的学究、国子监左司业司马恕可不敢摆谱,老老实实行礼。

    “司马大人不必客气,到了国子监不是老师就是学生,没那么些规矩。让士子们先散了吧。”

    司马恕挥挥手,让士子们自行离散。

    “请殿下移步里面奉茶。”

    刘氂摇头笑道:“课已经听过,茶就不用了,我就过来和先生打声招呼。对了,司马大人,今年国子监两学新晋多少各地士子?”

    “回殿下,一共一百六十人,除丁忧守孝的八人外,悉数到齐。”

    杨临安躬身,准备撤退,马上午时,桃枝姑娘该要进餐了。

    刘氂微微颔首,也不知是回应司马恕还是杨临安。“今年士子中可发现有好的苗子?”

    司马茹回道:“确实有几棵好苗子。”

    仰静修笑道:“殿下求贤若渴,也不能拔苗助长啊。天下人才尽入瓮矣,还须时日磨砺。学问做得好不见得事、官、人都做得好。”

    刘氂点头称是,“先生说的是,是我太心急了。”

    “殿下可还有其他事?如果没有,老夫要进去喝口热茶歇会儿了,年纪大喽,比不得你们这些个年轻人。”

    刘氂客气道:“没事了,先生请便。”

    仰静修走后,刘氂也准备离去。刚走两步忽然又转身道:“司马大人……刚才负剑的那人是……?”

    司马恕道:“回殿下,他叫杨临安。如果没记错的话,该来自象州,是象州经略使、镇北将军杨逢春杨侯爷府上的公子。”

    刘氂稍稍一愣,旋即轻笑道:“是他。”

    国子监设有公厨,专为外地或家境贫寒的学子而准备。散学后,部分学子直奔公厨。而官宦、世家弟子则三五成群涌去街上酒楼。

    离开时,不少人朝杨临安投来好奇、羡慕、妒忌的眼神,有仰慕心存结交的,有敬而远之的,也有“你等着,看你拽到几时”的……

    杨临安懒得理会,直奔大门外,桃枝肚子饿了。

    一出门,老陌竟还等着他。两人也不废话,直接回“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