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回 授教兵法十三篇 苦读偷闲探医仙 (第1/3页)
第十八回授教兵法十三篇苦读偷闲探医仙 回前词《武陵春》 修学兵法欲展才,师尊悉浇灌。三子怀志不畏难,奋激锦程愿。闲暇驰访神医情,蓬山空悲憾。受教天下奇韬术,何日建功赞? 话说乐羊返回家乡魏都安邑,与家妻亲属见面后,便急于寻找好友吴起,也是应约在此等待,还有林虎等三位门徒从人,彼此相见甚欢。说出要到广阳山拜师学兵道,吴起也是高兴万分,表示愿意同往,听说还有个不凡的学友相会,更是想尽早见到王栩,一道修学兵法谋略,顺便切磋剑术。在做了些拜礼准备后,几人便扬鞭策马,赶往太行山中的广阳洞府,与王栩相会后,一道登山拜广阳道君为师,很快便转学兵道学问。老道君虽深通兵法,但也知此道风险甚高,在讲解中也是谆谆告诫,此道当慎重对待,否则会有性命之险,各人都牢记心中,不敢有轻视之态。这样便安心在此学艺,也是收获甚大,因均怀有高远志向,即遵照师尊定规,有时上山听讲牢记,有时便下山复习研讨,还在山中考察山川地势,以增强所学解悟。 这样学了些时日后,便在闲暇之余,相约同去北面百里外,拜见一位医道高明的药师,也算是一次游历,大家都是踊跃随往。当众人穿越群山,来到一座高山脚下,打问山名叫作“蓬山”,山下有个小村,名称叫“神头”,也是顿感奇怪,王栩便说就是这里。几人忙下马来到村中,路遇一位老村民在街上,便寻问神医扁鹊可在村中,那老村民看这几个年轻人,都是悬刀挎剑,一派武人打扮,好像不是寻医问药的来头,不知为何要找那老药师。于是面带惊讶的问道:“你们莫不是要找,那老药师的高徒吧?那‘神医扁鹊’之说,是人们给老药师的尊称,其实老药师早已离世,听说是被人给害死的,也真是悲惨至极!难道你们不知吗?怎么还在惦记着他呢!你们是从哪来的呀?”王栩等人一听,顿时感觉吃惊,不知此情是何因由。 于是王栩便说道:“我是南面邺城人,这几位是我的友人,前些年我在此路过,曾听说此地有位医道高人,号称作‘神医扁鹊’,便想亲眼见到为快。本也为寻访此位高师,所以同友人一道前来,不知为何说,此人已经过世,这是何时发生的事呦?还望实情相告,也使我等知道来龙去脉,才好释疑解惑!不知可如愿否?”那位村民便道:“原来如此?我还怕是那秦国仇家,还不死心,前来寻找事由呢!不得不防啊!”说完还叹息一下。然后说道:“既然是来拜访的,听口音也似本地不远处人,其他几位想必不会怀着歹意,也就可如实相告。其实这老药师是北地任丘人,真名叫作‘秦越人’,本曾是个游走江湖的医者,对各种药材很为精通,善治疑难病症,是个民间医术高明的能者。”那村人说到这里,看似激动,在面上显现出赞佩之意。 稍微停顿一下,那老村民随后继续说道:“听说他曾给那以前晋国高官,叫作赵简子的,看好过一种怪病,因此对他十分感谢。于是将这里自己封地内,叫作蓬山之名,也有四万亩广大山地,恩赐给这位老药师,作为采药居住之处。此山本是杂草蛮荒,人烟稀少,难见踪迹,却在山上长有很多草药可采,实为医家所喜到之地,自然很是愿意接受。秦越人便来到此地,看是广阔无比,不由高兴万分,即在半坡平地,搭盖草舍居住,山下却有我们两个小村,也是人口不多,但可给予菜蔬粮食,足能吃饱肚子。后来常给村民治病除疾,久而久之,便有了些名声,周边民众都找他医病,却都能药到病除,很受大家爱戴。这老药师本为孤身一人,并无家室儿女,便收了几个弟子,跟着他采药行医,还钻研出一套医术,叫作‘望闻问切’!把脉验看,很是灵验的很,竟能药到病除。还能让徒弟制作药剂神丹,药方均出自其手,乡民全都夸他为神医。”老村民说的很是奇妙,大家听的不时点头。 王栩便急切问道:“既然如此,那还有谁会杀害这样好人呢?怎么还说是被秦人所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老村民便道:“此事说来话长,那老药师在此地多年授徒,有些已能独自行医,全都很得民心。这老药师却想到外地游走,也好与同行交流,还可找寻些稀缺药材。看徒弟已能担起医道之任,自己离开也不会耽误百姓看病,便带了几个弟子,到西面秦国去行医寻药。听说他到秦都,与那里的宫中医官交流医道,使那里的同行很是佩服,都想请其入宫为医,也是想学些学问。可却被那医官所妒,怕其夺宠,便设法阻拦使坏,怕还不中用,后来干脆便找人加害,除掉自己的医道对手。在老药师去给人看病时,暗自派人半路截杀,并割下其头颅,以泄私愤!当时还是有个徒弟机灵,正好落在后面去小解,侥幸躲过一难,自是看到了师傅被害之情。后来此徒弟逃归这家乡,并约人去设法偷回老尊师头颅,如今就埋在了村头山坡之上,不敢被人知晓,怕那秦人狡诈,再来找寻报复。此地民众知道噩耗后,都是悲痛万分,为纪念这位神医善行,便将村名改叫‘神头’村,还建了座神庙祭祀呢!”此话说完,诸人听罢,尽都怀有愤慨之情。 这正是:言说神医扁鹊情,众人敬意愈悲浓。本为医道神奇士,悬壶济世显高能。蓬山乡民受益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