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回 中山国巧遇病女 乐少郎运交桃花 (第1/3页)
第二十四回中山国巧遇病女乐少郎运交桃花 回前词《蝶恋花》 从师数年学业进。儒道医术,涉猎群技奋。游历中山赏风物,品尝美酒珍馐甚。忽闻将女遭病困。怪疾难治,当试解忧顿。却识疑症寻药愈,攸关徒亲娶妻问。 话说乐羊处置好亲儿之事后,便到魏大夫翟璜处会面,通过叙论评断,知其怀有大才,于是另眼相看,问其可愿担职做事。乐羊却表示不愿从小仕,被人管束受气,只愿做些大事,却能自己做主,无须听他人摆布,也是有高期悬望之意。翟璜便将其安置在本府,作为身边高参助手,还教授军中将卒,提高战略兵法学问,为国强军之计出力,自给予丰厚俸金,使其生计无忧,也为留住人才。后来吴起避难来投,乐羊便秉义相助,使其在魏军中做了将军,也是好友情义所致。待魏国决意征伐中山小国,以拓展疆土人众,当选挂帅之将,翟璜便推荐乐羊,却遭有人反对,认为其子是该国官卿,必挟情怠战,不可使用。由于翟璜深知乐羊志士之心,极力辩驳解释,才获得了魏国君认可,于是召见乐羊面谈确定,也是不轻易舍才弃用。 这乐羊长子乐舒,是如何到了中山国,又当了国中大夫,还在此娶妻生子,是有一段不寻常历程的,也是乐舒师父王栩,巧逢经意促成了其事。原来王栩教习乐舒也有数载,不仅武艺长进飞快,而且顺便教习儒道学问,并兼学些药理医道,已能为人医治病痛,可说是多才多艺。还带着乐舒游历其家乡附近各处,长了不少见识,也结识了一些友人,使乐舒很顺心如意,十分感激这师父的恩德,也逐渐淡化了怨恨父亲的思情。当时中山国,本就距蓬山北面不远,不过一二百里路程,快马一日内便可到达,且边界管戒并不甚严,轻易便可进出,所以师徒常去走动。时候一长,便对该国有了深入了解,对其境域内的风土人情,也是十分欣赏赞叹,且还有美酒珍羞食物,可供平时品尝享用,吃住游玩,甚为方便。师徒俩很觉惬意,时常前去享受一番,不禁快乐非常,竟如自己家乡一般。 原来这中山国,地域虽小,可其祖上部族曾为鲜虞人,来自西北方游牧之地,不仅善于养马牛羊等牲畜,而且聪明好学,与这东边耕种族群,相处甚恰。他们不仅学会了耕种庄稼,其饮食习惯,穿衣打扮,也随之有所改变,也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果。这鲜虞族的后人,大都性格豪爽,心胸敞亮,义气大方,不拘小节,好与当地人通婚壮大,虽经多代繁衍,及变迁通化过程,却还保留着本民族的风尚。由于当地山川秀丽,水草丰盛,土地丰饶,却也过的十分富足,可说是当时北方,难得的安定之地。虽然国小势弱,曾从属周边大国,好似在夹缝中求生存,却也能与它国融合相处,善于习学它国之长,补充自己之短,商贸互通往来,以求跟随上别国文明进程。尤其是在国都灵寿城中,建立很多工制作坊,由外来工匠教会本族部众,再举一反三,创造自己的各类商品。竟且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技术翻新,搞得很是红火繁盛。 随着中山国的发展,许多燕国赵国齐国的人,也陆续到来谋生,人口迅速增加,使得中山国更加繁荣。特别是酿酒和冶炼等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人们的穿衣打扮,也随着各地人们的交流,看上去五花六样,好似各行其是,却能互相借鉴传变,逐渐融合优化。而中山国人却不保守,从不排斥外来先进优良东西,什么样的风俗习惯,都能予以接受,因而有很大自由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开发扩展。中山国民还善博采众长,注重学习中原文化,倡导教书育人,从小接受识字读书教育,从而改变知识结构,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要,使国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当时流传的“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就可生动的说明这一点,也体现出教授学生,在中山国是极为普遍的事情。也是中山国人聪明敏智,才能创造出如此生动的寓言神话,曾被流传于各国民间,以致被后世人所传说引用。 由于中山国情的独特性,与其邻国大不相同,才吸引了王栩乐舒的好奇目光,进而经过深入其中,了解到很多新鲜事物,时候一长,便更加喜欢上这个神奇的小国。这师徒俩到中山国去多了,便会遇上些偶然事情,也是天道奇缘所致,或是情意使然,竟然逢见到奇闻异事,使其惊吒非常。一次俩人逗留灵寿城,在酒肆中欢饮吃饭时,闻听说该国将军简雍,有个美貌的小女,突然生了场怪病,遍请名医治疗,却都难以治愈,因此焦急万分。在万般无奈之下,便放出话来,说有谁能治好此女之疾,不仅给予金银重赏,而且便将此女嫁与为妻,看是不惜一切代价,可见其珍爱之情,深无可比。两人听说许多医家,曾登门应试,也是贪图其财,或是觊觎其女,反正都想碰运气,可却均无功而返,竟无一人能诊治得好,正在一筹莫展。 这正是:中山古国述当年,曾经兴盛敢超前。并非愚蛮空守旧,而善变通好学研。融合当地倡新技,通商经贸引智贤。中原礼仪读书风,始开借鉴创荣繁。 且说王栩听闻此事后,便对徒弟乐舒说道:“我们师徒俩也曾到蓬山采药,拜访名医学艺,诊治过不少病人,也不知此女得的是何病症?若能前去一试观,或许也是一次难得奇遇。要知许多疑难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