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回 守邺调任西门豹 巧除巫患隐玄妙 (第2/3页)
,边备关防定增强。紧迫选能充要任,武力坚壮免祸殃。聆听高谋预测语,悟后征伐待时光。 却说西门豹被派往邺城,去任镇守主政将官,也是因边城之需,当有才能超群之人担当,方可确保城垣安固无忧。可这西门豹自从上任之后,军中诸事并未使他烦心,均能得心应手的处置妥当,可施民政之事,竟出了点意想不到的难事,实等待他妥善解决。只有办好了此事,才可将邺城地方治理好,巩固边地城乡民生,从表面看上去,似乎是件民风乡俗之事,但却关联着民众的生死离别,可谓人命关天大事。这件事的发生过程,却显些玄妙,暗藏着诸多难题,他的精彩处置,却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称颂,赞誉卓著,广为传扬。以致被载入史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传知于后世各代,屡讲不烦,常听不厌,这是西门豹万没想到的,也是个历史中的奇妙典故。 要想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其源头说起。原来西门豹到邺城上任,一路上访贫问苦,也是想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便好针对施策,治理好这一方城乡。可他看到当时的邺城,虽处在平原之地,临着漳水大河,土地丰沃,百姓安居,村落棋布,人口众多,当是个富足之乡。却显得有些凋敝不堪,村民稀少,土地荒芜,好似时常遭灾患之状,心中竟有些不解。于是便沿途下车,询问那些种地的乡民,为何如此情状,是何原因所致,那些下地干活的乡民,便告诉他道:“这邺城建在漳河之滨,而漳水发源于太行山沾岭,是条水量充沛的大河,向东流入东海。这里原本是个富饶的地方,民风淳朴无华,多愿辛勤劳作,因而物产丰盈,民众富裕,深受大家喜爱,所以聚集了众多人口,成为一个硕大边城。后来由于漳河水道变迁,河水滚动,便时常发生洪灾,冲毁农田村庄,弄得民不聊生,卖儿买女,惨情不断。”西门豹听后不禁心惊。 那人又接着说道:“这些还算是老天不佑,灾患为孽,虽是生计艰难,人们还能忍受度日。可却出现一帮巫者,说是得罪了天上神灵,还有水中神怪,才会发生如此惨情,得设法与神灵相通,为其求拜上供,那神灵高兴了,便可免了人们的灾难。因此,每年都要祭拜天神和河伯,说那河伯便为水中神灵,得罪不得!他喜美妇,要每年娶个新媳妇,才不会因发怒而发大水,否则灾祸难除。因此,这里每年都要设法,找寻个适龄闺女,去做河伯的媳妇,叫作给河伯娶妻!早已成为定规,年年都要向民众敛钱,为cao办此事所用。”西门豹听到此,不禁大为疑惑,便急问道:“那闺女从何而来?又如何让河神娶走呢?”那人便道:“大人可能不知,其实那河伯娶的媳妇,便是用钱买个贫民家小女,长得要有姿色,年轻俊俏才行,就怕那河伯不满意,还会发怒惩罚乡民。”说的很显无奈。 西门豹即怒道:“岂有此理?这不是故意祸害百姓吗?那河伯又如何娶走这媳妇呢?”话中很显愤慨不平。那人便道:“到了发水季节前夕,那巫神便召集子弟,在漳河边高阜处,盖起斋宫高屋,将那要嫁新媳妇供养在内,说是要吃斋静养,等待出嫁吉日来临。其实就是好吃好喝一段时日,等养的白胖丰满之后,便到了该出嫁时日,也就是巫神所选吉日。便坐上事先制好的硬芦席片中,作为船舟蓬轿,放入水中顺河飘下,数里之后自会倾覆入水,去见河伯夫君,这样便完成娶嫁之事,最后也就不知所终了。”西门豹便道:“如此荒唐之事,怎得就有人信呢?还有那官衙役吏,难道就没人管吗?”那人即道:“此为巫神所言,俗民哪敢不听,要说相信却很难说,可却不敢不从!那些官家役吏,还有乡村里正三老等,也是想趁此敛钱,哪个不交,便说获罪神灵,当受亵渎惩罚。”说的邪乎。 西门豹道:“每年能收敛多少钱财?所收钱款又如何用呢?”那人道:“听人说,每年能收数百万钱!却只用二三十万,花费到办此事上,其余都被他们共分私用了,也不知是真是假!”西门豹听后,心中已是大致明白,此事牵扯到共同利益,以此为由,勾结为jianian,共同骗取百姓资财,真是可恶至极。于是又问道:“那河伯妇如何选定呢?难道说百姓贫苦,就肯甘心将女儿卖出,也不作抗争吗?”那人便道:“此事还真有些蹊跷,等到快要选河伯妇时,那些巫者便派出人去,到城乡各处打听谁家闺女美貌,便说可定作河伯妇,若是不愿意的便出钱买免。这样弄得那些有靓女者,不是拿钱买赎,便是携女逃离,弄的很多人家,都舍家撇业逃走它乡,由此人口日渐寡少,百业凋敝。”西门豹听后道:“我初来此地,既然民风民俗,定要去看个究竟,也算是为民祈祷吧!”说完,便向那乡人告辞。 西门豹带着侍从,进入邺城后,便入官衙理事,并不提及此情,任其官署照常办事,等到那民间再办河伯娶妻时,西门豹便派心腹之人四出,去暗访其中内情。待基本弄清内幕真相后,便沉思以何法整治,他想定巫师之罪易办,可那些职官役吏,贪孽罪证虽确凿无误,却因涉及人数众多,难于全都治罪,也是有点法不责众之意。应当如何惩戒吏众役从,还有那乡村里正等人,却使西门豹很是难办,不禁有些拿不准尺度,因此踌躇不已。正在这时,他忽然听说师叔王栩,如今回到家乡探望母亲,于是想起师傅乐羊所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