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回 话语道破久心迷 师徒朝歌游高台 (第2/3页)
从前往。于是赶忙表示愿意,说是听从师傅吩咐,便恭敬接过王栩递过的钱币,在殷勤伺候王栩吃过饭后,便去找东家掌柜辞职,然后到街上采买好衣物用品,再按吩咐到客店会齐,等待与师傅起身同行。 这正是:身处困顿不幸中,转瞬喜至遇救星。本为名祖高门裔,却遭苦难无所更。天意使然脱劫运,竟因族脉系缘兴。此去当遂凌云志,谁料福祸蕴相应。 且说王栩有意收了孙宾为徒,也是想践诺师傅的嘱托和遗愿,更因通过孙宾叙述孙武内情,得知了其孜孜以求的真相,有了释疑解惑依据。同时也解开了自己毕生,艰难寻父找祖根的谜底,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如释重负。留有遗憾的是,此最终结果却未能使母亲获知,便早离开了人世,但凭母亲的感觉判断,却还真是这么个结果,自己能亲自为父送终,也算尽了孝道,还了母亲心愿。因此,当得知孙宾是自家族的后人,顿时有了不同寻常的亲切感,内心便自然而然的,很想完成长辈的遗愿,尽管孙宾不是最优秀,或为理想的徒弟标准。可却使他别无挑选的余地,也或再有奇遇发生,能遇到孙家其它子孙后辈,但这种可能却是微乎其微,不可指望再有好事成双,也就只能边走边看,天意若何。王栩也曾暗想,就是能巧遇到更佳人选,以他的高龄年纪和精力,恐怕也已不允许,让他再劳心费力,只得做最后的坚持而已。这便是王栩的内心想法,却只能暗埋心底,不能明说出来。 王栩在洛阳稍作逗留,便与孙宾略做些路途上的准备,也是为孙宾选购了匹马,作为走路的脚力,好在孙宾尚会骑马,也是本武家小时所必学之技。询问孙宾也练过武艺,但却不甚精通,只会些简单剑法,却无力得到护身宝剑,王栩也便亲自选购一柄利剑,赠送给这个新徒,顿使其高兴万分。俩人便即离开洛阳城,顺着黄河往东行,待到了汜水关后,便过河往北,紧贴着太行山北行,多走些平坦之路。沿途也是晓行夜宿,或是观赏各地风光,或是在城垣集市逗留,了解风土人情,顺便打听孙宾两个叔伯表兄的下落,却也逍遥自在,并不愁路上花费,都是王栩自掏腰包。孙宾倒也实诚乖巧,虽然拜师学艺,却不敢动问师傅的家事,只知师尊姓王,却不告知名字,更从不提及家乡细事。孙宾见王栩不说,便也不敢随意问起,只管跟随伺候便是,手脚勤快点,倒象个跟班护卫相似。 在路途闲暇时,王栩也便指点,所过之处的山川地势,有时还讲些历史故事,甚至山中所出药材,可医何种病症,可说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这使孙宾甚感惊奇,眼界大开,从中获得不少知识,实也佩服这师尊见识广博,觉得他好似对一切都很熟悉,肚里的知识学问无穷无尽,也不明是从何得知。在住店歇脚时,王栩早晨起的很早,便寻僻静处教授孙宾剑法,也是招招式式很觉神妙,不同于俗辈所教,实是个大能剑术行家,不觉敬佩不已。就在孙宾学艺中,显露出好奇之心,他师徒俩便一路闲游,即来到了一个古城所在,名字叫作“朝歌”,也就是早先商朝的故都,如今河南省鹤壁市,所属的淇县城。这里虽然经战乱毁坏甚残,又经过了多年修整,基本恢复了城垣内街,当今是卫国都城,却也繁华热闹,商贾云集之地,为南北交通要道。各地车马从城中穿过,商铺林立,货物齐全,品类繁多,买卖聚汇,客店密集,是人来人往之城,也是个富庶之地,王栩便带孙宾寻客店歇下。 王栩对孙宾说道:“此地是个古城,曾是原来周朝以前,商朝的国都所在之地,极是繁华不俗哩!由于那商纣王无道,激起举国民愤,西周朝武王叫姬发,从西域如今的秦地,起兵反商,攻入该城后毁灭商朝,此城才败落下来。这不才恢复些旧貌,但很多古迹尚存,我会带你去游览一番,顺便介绍其内发生的故事,可从中得到些学识,也是很好的机会啊!”孙宾听后不禁惊道:“您说的莫非是我们齐国的先祖,叫作‘姜尚’的那个开国军师,听说便是他辅佐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的军队,还逼死了商纣王,才夺得了商朝的江山,建立起周王朝。听说他因功高位显,被封在了其家乡齐地,才有了如今的齐国。人们都说我们的祖上,就是那太公的族亲后代繁衍而来,也不知是真是假?”王栩便笑道:“此事很难说全都真实确信,可那姜老太公,被分封在了齐地,却是真实不假!”说完不禁微笑。 孙宾听完忙点头,却很相信这位师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所说的定然不会有错。王栩便又说道:“我们便在此处多待些时日,也好观览一番此城的古迹风情,再可享受当地的美食,也是个不错的事哩!还有便是我所知,在此西面不远处,有座山叫作‘云蒙山’,里面有个深谷叫作‘无名谷’,景致优美,神秘幽静。其山崖之上长着一种名贵药材,十多年才开一次花,格外珍贵,是一味难得的好药,今年却是当采之年,为师实想去进山采药,以圆我多年之梦。不知你愿意陪着为师,进到此山中,去登山崖采药否?”孙宾听后倒很爽快,便说道:“师尊既有此意愿,弟子岂敢不跟从,就是里面再艰险,我也愿陪师尊前往,绝不离开半步。”话说的铿锵作响,看是秉性实诚可靠,非为胆小无用之人,顿使王栩感到十分满意,便连忙说好。 这正是:高师收徒离洛阳,只因此去近家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