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回 欺主父控交兵权 王归都囚君遇女  (第2/3页)
族亲脉,虽然有反叛乱国大罪,可也为国立过大功,既然已死,也就当妥善处置丧葬之事。亦是为了安抚其亲近之人,使之不好怀恨不服,却易产生祸乱之患,对本亲族故人,也算有个交代,于是决定将其葬在沙丘之地,不能再入王家祖陵墓地,也是符合王族之定规。随后便命人办了付好棺木,在沙丘宫附近选个墓地,将其尸首合并在一起,自是入棺盛殓,遂即草草埋葬了事,也算完成了对赵章的后事处理。之后便收拾好宫廷内外,处置善后事宜,待过了一两天后,留下李兌率部分军伍住此,继续围困主父王宫,不敢轻易解围。而公子赵成便率军,护送赵惠王回到国都邯郸,尽力封锁消息,谨防传言招祸。    这正是:叛乱突起瞬刻间,王相受攻自相残。夜来星辰朦胧泪,白日尘沙漫弓弯。将臣驱兵救危难,宫搜祸首将头捐。施谋夺权困雄主,设计稳国度难关。    且说公子赵成,护着惠王回到都城,便部署调防军中守将之事,也是刻不容缓,因有赵主父之命,兵符印信齐备,各将领并不生疑,却也顺利完成交换。待惠王歇息几日后,便登临朝堂理事,虽是下令众人保守秘密,可哪里能保得住,因此事动静太大,而且国相肥义和安阳君被杀而亡,众朝臣听闻后也是心惊,自是显些慌乱。为了稳定朝政之事,公子赵成与惠王商议,还是要将沙丘叛乱之事,给朝中臣将讲明,才能稳定住人心,于是便重新拟定了职位调整,重点是几位要职重臣。惠王因公子赵成救王功高,且在亲族朝臣中自有威望,便被拜为新国相,代替了老相国肥义之位,李兌本为重臣能将,这次勤王功大,便被立为司寇之职。其它臣将各有调整,也是据其才能,和适应的职位任命,这些都是李兌和公子赵成,事先在沙丘之地商议好的。只是由公子赵成,返回国都后与众臣商议好后,通过惠王发旨任命,也算按部就班。    此事完成之后,便宣布主父因安阳君之祸,心情悲哀至甚,需要调养将息,便在沙丘宫中安居,暂不欲回国都,已将军权交付国君执掌,对军中将领震动非小。接着便以赵王之命,调配亲信之将,去各地替换原有守将,也是逐步清除撤换,原与赵章亲密关切之将,这里面便有小将乐毅,因其曾与之结为兄弟。虽然是赵主父促成,但也是由于两人曾亲密无间,在对敌作战中结下深厚友谊,因此被视为不可靠,或会对大王忠诚存疑,今居要职率军甚众,也即被解职回家待命。还不知将如何对待,却弄得很多将领心慌意乱,便产生了离开赵国,到其它国家军中效力的想法,这也是战国中后期时,常出现的一种现象。那时的能臣良将,只要是前途不顺,便可去寻找适合的地方,一般不受阻拦,也是各自招揽人才的手段,臣卿也是一样,可以随时奔走它国,却能找到更好的职务地位。    这样一来,象乐毅这样年轻有为的人,便不甘心在一国效力,许多名将能臣,经常在各国流动任职,竟是来去自由,不受国中限制,所以征聘自成风气。乐毅因赵公子赵章,反叛夺权被杀,受到解职处理,还会因此潜藏风险,说不定有何事受到牵连,就会被赵王严处受害,因此忧心忡忡。这时其叔乐举,因年事已高,早已卸职返回灵寿故乡,在此养老不用,乐毅为将今被罢黜,无了职务便没了收入,家中生活也受到影响,不得不考虑今后的出路。于是为了能展现才能,奔向光明前途,乐毅决定带领全家人,回到祖先所在的魏国,也算是有些名望根基,自想去碰碰运气,看有无出人头地希望,却没想到仕途不顺,并未得到重用。但既然回到祖先故乡,便先凑合安顿下来,在朝臣门下做事,难于有大的出路,只好再寻找时机离开它去,实有些心情压抑,或是时运机缘未到之故。    再说那赵臣李兌,本已接到王命,被授予国朝司寇要职,却受命看守主父,迟迟不能回国都任职,竟在沙丘之地担责,不敢放主父离开,也是担惊受怕。赵主父虽然被困在宫中,已经意识到风险,便想通过从人近侍,传告自己愿获自由之意,这使李兌很是为难,想到是自己亲手斩杀安阳君,定遭主父怀恨至极。若是其设法逃出宫,自己必遭惨报,祸事不浅,决不能放虎归山,当应夺去其性命,少王也不便怪罪,到时一了百了,才是最好的惕防,省却以后的诸多麻烦。他思来想去,倒谋到一个办法,使那主父快速亡逝,也不担弑君恶名,主意拿定后,他便假传王旨道:“在宫人等,先出者免罪,后出者即系贼党,夷灭其族!”此令一出,宫中随官侍从,闻听是王命,便争先出宫,不敢稍作停留,单单剩下主父一人,待其呼喊从人,却无一人应声,即欲出宫探问究竟,却见门已被锁死。    赵主父这时才意识到,看来这是要将自己困死在宫内,也真是心狠手辣,胆大包天,竟敢用此种恶毒之法,这等弑君叛逆之贼,当千刀万剐才解恨!他虽然愤怒至极,却也无法可想。此刻即使是雄狮猛虎,已被关在牢笼之中,就是怒骂咆哮也不管用,竟然没人理会,四周静寂无声,只有那院中飞鸟尚鸣叫着,和秋蝉高唱的激扬与焦躁,使他孤单无靠,已感到了死亡的恐惧。赵主父此时还未绝望,心想凭着自己武艺高超,还可找寻到越出宫墙的办法,谁知那李兌更加精明,在诱驱宫中诸人时,便想到派军士将能攀登之物,悉数移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