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十五回 韩计疲建郑国渠 李牧坚壁却桓齮 (第1/3页)
第一百十五回韩计疲建郑国渠李牧坚壁却桓齮 回前词《瑞鹧鸪》 设计疲敌献妙策,关中修渠兴农业。举国之劳坚恒持,引水灌溉竟丰获。攻赵反借魏欲助,贪利失城招兵祸。谗言老将被废用,君亡急求勇雄措。 话说秦王政大恼其母后,相助嫪毐叛逆造反,决意打入冷宫,今后不再相见,可臣民均有孝悌观念,对此举大不以为然,有臣劝谏奏请接回奉养。惹得秦王大怒,便先后将谏臣处死,竟然杀了二十七位,还暴尸阙下,以警阻后者,使得朝臣均不敢再提此事。时有沧州人茅焦,却是个不怕死的人,怀愤上谏,讲明不敬国母的危害,道理深刻,使秦王政顿时悔悟,便亲自接回国都,敬养宫中,却将吕不韦迁出,命其回封地反省。后因其结交各国诸侯,怕其出走它国,即命迁居蜀地,吕不韦悲愤不已,竟然服毒自尽,结束了奋腾不凡的一生。此后便下逐客令,意图赶走外客,竟被客卿李斯,上奏一封谏逐客令书,道明此举的危害,使秦王顿悟,即刻收回成命,之后重用李斯。韩国公子韩非,为挽救韩国被灭之祸,赴秦施展才华,秦王欣赏,却遭李斯谗言,竟被囚禁自杀,悲哀至甚。 却说秦王政继位时,韩国担心被秦攻灭,便想出了一招疲秦之策,就是派了一个叫郑国的人,本为水利专家,去秦国实施暗计,以帮秦筑渠引水浇田为名。原想此计对秦国农业,具有长远大益,当必会被其采纳,将会耗费巨大财力人力物力,使秦国长期陷入此役,举国各方牵动,无暇抽出军兵攻战,可怠滞灭韩之时刻。当时秦国境内有两条大河,一条叫“渭河”,另一条叫“泾河”,经常发生水患灾害,所在此地农田浇灌竟然缺水,皆因渠道不顺,难于多打粮食,供给军需困难。郑国提出修渠灌田之策,深得当时丞相吕不韦的赞同,也是想做出些利国富民之举,便让秦王下令开渠工程,却是个长期重任,竟然耗费了十余年时间,方才完成。在开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使秦国经济负担加重,影响了战争征伐,但对其长远稳固粮食增长,大有好处,是稳国固本的好策谋。 这条大渠设计规模浩大,竟有二三百里远近,将西地的泾河水,与东地洛河相通,引入塬上浇地,采取梯级层次结构,设计十分复杂巧妙,却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方才奏效。但秦国为了长远之计,还是下定决心实施这一工程,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完成治河引水,变害为利的宏大壮举,也是为了长远大计着想,调动了全国之力而做。在此项工程修建期间,却发生了逐客事件,而郑国又为吕不韦所荐用,此刻吕不韦罢相倒台,有人便疑郑国有疲秦败国之嫌,将其抓捕囚禁,致使挖渠工程陷入停顿。后来郑国申述理由,说是若废弃实在是可惜,必前功尽弃,是个极大浪费,不如继续施工完成,当会浇灌关中一百多万亩粮田,秦国自会获得大益。秦王经过权衡利弊,觉得郑国说的有理,于是决意完成此任,使秦地大增国力,以保证粮食供给需要,继续进行开挖修建,终于在数年后全面完成,为后来的战争需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条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动工时,蜀中地早已建成了都江堰,为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建,也是一个极了不起的水利工程,使蜀地百姓受益无穷。而这秦地的长渠,又是一项更为浩大工程,当泾河水流入长渠灌溉田地时,使秦国的粮食增长数倍,几乎是旱涝保收,收到了治理水患和灌溉双赢之效。秦王政对此十分高兴,认为这是为大秦做出了杰出贡献,于是奖赏主持建造者郑国甚厚,还将此水渠命名为“郑国渠”,以示表彰其不朽功绩,从此沿用至今。本作者曾驱车到陕西关中诸地游览考察,见到如今郑国渠亦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开辟了旅游项目,对这一历史遗产进行了修缮保护,让后人能尽览古人之智慧结晶。这也是中华民族古代的水利杰作,自为民族骄傲,值得去观赏一番,或更为激励起创造精神,也可深入了解关中地区物产,或风土人情,受益颇深。 郑国入秦国为其设计修渠,本为韩国君臣的一项策谋,意为疲惫秦国经济国力,使其难于频繁出兵,去征伐中原各国,延缓其并吞蚕食东部各国的速度,得以苟延残喘。却无形之中,竟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倒弄成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史家均认为是饮鸩止渴之计,其实也是符合秦国的实际需要,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决心实施这项宏大计划,导致助敌以攻灭诸国。从这点看来,韩国这个策略无疑是资助了敌国,为埋葬自己撅下了坟墓,是个欲得却失的败损计谋,不得不说是个大错之举,虽然最初见效,终究为其所害。其实这也是当时天下大势所向,各国均无良策阻止秦国扩张,而且都急功近利,难于再形成合从之举,被秦国君臣看破玄机,方能顺利实施统一天下之策。 郑国渠的修建成功,大大推动了当地人口增长,许多关外百姓流民,闻听关中生活富足,便大量涌入开垦荒地,成为了秦国之民,为秦国集聚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关中之地的富足和秦国的强盛,还带来了优秀人才的投奔热情,由于看到了诸侯国逐渐衰败,国中君主多无作为,且臣僚多为贪官佞臣,造成了江河日下的局面。而秦国此时呈现了欣欣向荣之象,大有一统江山的气势,且人才济济,国富民足,自然成为吸引人才能者的最佳之地,秦国实行军功奖赏,极大调动了国民参战热情。各国的能人志士,都想在秦国一展抱负,欲为建功受赏,取得富贵荣华,因此集聚秦地者不在少数,这就使秦国更加昌盛。也由于秦国地盘不断扩大,经过多年侵略征伐,吞并了三晋和楚国大片领土,实行郡县制,做官当权机会增多,使得有志者可施展才干,逐步显露出统一江山之前途迹象。 这正是:本为疲惫敌兵计,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