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第1/1页)
一段路后,碑文建筑开始变多,各式的亭台楼阁依山而建,这些楼阁风格迥异,非是一朝一代所建。 正因构建不同,所以能引人观赏。成文岳想起前几日朱大方给自己介绍过,往南那边有一个题诗林壁,正好去看看。 题诗林壁是一面巨大的绝壁,绝壁前一片偌大的空地。 原本人烟不至,也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被人发现了,将诗文镌刻在石壁上,同时带下山去,广为流传。引发更多的文人雅士前来题诗,而后又发展成斗诗。 偌大的空地也渐渐修成广场,搭建楼阁亭台,供文人雅士酝酿诗意。 到了明月朝,又设立了评诗署,专门点评上头的诗词,将其中的名篇抄录下来,供皇家御览研习。 斗诗一开始没有任何规则,只要你觉得你行了,就上来用墨题写。 大家看了你的诗觉得你确实行,就把你的诗雕刻上去,成为经典。 大家要觉得你不行,要么直接给你题的诗擦掉,要不就任由雨水冲掉。 到后来,变成大家约定时间,一起上山来头脑风暴,现场作诗比斗,初时只是乐趣,后来又有了彩头,优胜者能得彩头。 再到后来,评诗署专门定下春夏秋冬四时各一场比斗,彩头由朝廷出,其中独占鳌头的还能进评诗署,拥有了品评天下诗词的权力。 这些事连朱大方都不知道,成文岳更不知道。 他到了题诗林壁,整个广场空地上一个人也没有,径自走到绝壁前,只见绝壁光滑如镜,当真鬼斧神工。 绝壁右首那边从上到下,再从右往左,密密麻麻刻了上千首诗,镌刻的诗占了整个绝壁的三成多,左边的七成绝壁空着。 成文岳一首一首看下来,这些诗大抵是按时间顺序保留下来的,从每首诗题的作者和时间可以判断。 成文岳虽然古文不行,但唐诗宋词背的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他大抵能看出一点诗写的好不好。这些诗有慷慨激昂的,有柔情百转的,有田园山水的,也有塞外孤烟的,其中不乏一些名篇。 咦,还有首写星雨楼的?看看,嗯~本朝的一位探花写的: 回梦有重楼,离都九十九。 真颜章句里,飘渺不可求。 飞檐揽日月,悬阁断云岫。 日月同参齐,云岫共隽留。 非是凡人居,谪仙宿酒所。 玉瓶绕指倾,化作星如雨。 嗯~有点意思。 等成文岳看到明月王朝近两百年的诗时,忽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再看到近百年时,他发现了哪里不对。 那就是明月王朝近百年的诗不再像这个王朝前两三百年那么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而是变成清一色诗风糜烂,无病呻吟之作。 成文岳看得眼皮直跳,这特么是真辣眼睛,成文岳拍着胸脯说,我敢保证,这些诗连爱新觉罗·十全的诗都比不了。 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大家知道的可能就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人家写得虽然没法看,但至少各种风格的都会来几首,你们呢,一个个跟伪娘一样。 成文岳觉得很气愤,虽然这是个土著的世界,但是这么烂的诗也能成为经典被刻在石壁上,那简直是对两个世界的历代诗人的不尊重。 我李太白,杜工部都不要面子的吗?我成太白,成工部不要面子的吗? 他快步走到绝壁前一个巨大的石岸前,研上墨,抓起一支笔来,细细构思,不对,细细翻书,写什么打这些土著娘炮的脸呢? 远处一个楼阁上,一个小丫鬟轻轻摇着扇子,给躺在太师椅上穿着白色宫装正在闭眼小憩的一个少女扇风。 小丫鬟似睡非睡,朦胧的眼睛看向窗外,刚好看见一个人在巨大的石台上研磨。 小丫鬟轻轻说道:“姑娘,好像有人准备在题诗林壁上题诗,要不要去看看呢。”声音清脆甜腻。 躺在太师椅上的姑娘连眼睛也没有睁开,微微回了一句:“尽是一些靡靡之音,陈词滥调,不看也罢。” 小丫鬟哦了一声,继续摇着扇子,看着那个人已提起笔往绝壁走去。 成文岳提着蘸饱墨汁的毛笔,往石壁上开始题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清末爱国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嗯~刚好明月王朝也用天干地支纪年,今年是癸未年,诗名就改成癸未杂诗吧。 成文岳题上诗名。看到这首诗,心中意稍平,但还有不吐不快的愤慨。 转身回到石台继续蘸墨,挥毫又题了一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是唐代李贺的诗,凌烟阁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命阎立本画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功臣画像的地方。 这首诗意指杀敌建功,封侯拜相。在成文岳的想法里就是你们这些娘炮,是男人就给我拿起武器去战斗吧,别特么一天到晚无病呻吟。 只是这首诗是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诗名就叫《南园十三首·其五》,这十三首中,应属其五最佳,其六次之。 这就有点尴尬了,成文岳觉得如果沿用原诗名,有一天别人问他其他十二首在哪里? 太麻烦了。干脆就改叫《癸未杂诗·其二》吧。 这样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了,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再改个其三出来,心情不好的话那就没有了,一个字都没有了。 成文岳题上诗名,然后落款写上自己的名字。在落款的时候成文岳犹豫了一下,写自己的名字合适吗? 他给自己的答案是合适的,我成诗三百是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法人代表代表公司署名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小丫鬟看着远处那个年轻人写完诗,然后将笔投回石台,飘然而去。 心中一动,对太师椅上的少女说道:“姑娘,那个人写好诗离开了,奴婢很好奇呦,想去看看。” 少女懒得理会她,哼一声:“你自己去。” 小丫鬟放下扇子,笑着说道:“好。” 小跑出去,到了绝壁前,心中腹诽:这字写得一般。再看诗文,她的眼睛有了不一样的神情。 她忙折身到石台上取了纸笔,将成文岳写的两首诗抄录下来,飞奔回楼阁。 轻声唤道:“姑娘,奴婢把诗抄回来了,这两首诗好特别。” 那个白衣少女坐起身来,美目瞪了小丫鬟一眼,接过纸来。 目光慢慢从不屑转为疑惑,又从疑惑转为欣喜,最后定格在惊叹。 轻启朱唇,略有些急促地问道:“写诗的人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