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爷_第一章 我是秦二爷(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我是秦二爷(1) (第3/8页)

我杀一儆百的战略奏效了,秦人骨子里还是敬畏秦王血脉的。

    如果说,这次我能活下去,一定要感谢大秦历代先君深入人心的王者余威。

    “尔等既是被迫,虽触犯秦法,朕也不怪你们。”

    我放下手中剑,抵剑席地坐到了台阶上,对着跪在地上的黑甲兵士们说:“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今这局面,朕亦有过。朕纵容赵高祸乱朝廷、肆意妄为,无视民间困苦。直至今日,朕才明白,朕的过错要远大于赵高,各位想弑君,亦可视作事出有因,朕心里其实并不真正怨你们。”

    听到我这段真情流露,跪在地上的众人纷纷山呼:“陛下圣明!”说完,哭噎声一片。

    身为普通秦人,他们比皇帝更能感受这三年来秦国光景的江河日下,大秦帝国如今到处都是反贼,六国贵族也都蠢蠢欲动,图谋复辟,兵戈四起,战火再次炙烤着每一个普通人。

    此时的哭声,并不只是被我感动,更是感怀这三年来大秦以及自己的命运。

    “都给朕站起来!大秦锐士,流血流汗不流泪!都给朕抬头挺胸的站起来!”我用剑重槌地面,发出沉闷却威严的敲击声。

    听到我的命令,他们缓缓起身,擦干了眼泪望着我。我满意的点点头:“现在,朕只需要你们为朕办三件事,办成之后,朕即不会惩罚诸位,更会重重封赏诸位,将各位的名字列入我大秦的功臣簿中,传之千世万世。”

    “请陛下吩咐,我等定竭力为陛下分忧!只为赎罪,不求封赏。”这群黑甲兵士齐刷刷的向我拱手致敬,气势十足。

    “第一件,尔等先给朕杀了赵成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一声令下,白亨等人拿起剑,转头刺向已被重重包围的赵成,一阵哀嚎过后,赵成宛若一滩烂rou,横在地板上。

    “好,你们刚才杀害内官的罪名,就抵偿了,朕不再追究。这第二件事,你们把这里给朕收拾干净!诸位啊诸位,真正的流血之地是在战场、是在函谷关外,真正的流血之人是那些胆敢挑战我们大秦的敌人,而不是自己的同袍。”

    我随手从阎乐身上,割下一块还算干净的布,坐在台阶上,开始低头擦拭手中青铜剑。

    “诺。”

    众黑甲兵立时忙活起来,开始将地上一具具伏尸,抬出宫外。

    “第三件事,白亨听令。”

    白亨上前抱拳半跪,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声:“小人在。”

    “令你快马告知望夷宫附近所有的公卿大臣、博士学士,一个时辰后,朕要大殿议事,”我寻出胡亥贴身玉佩交与白亨:“你要亲自告诉赵高,大事已成,咸阳令正在收拾残局,请他一个时辰后,前来望夷宫主持大局。”

    白亨接过玉佩,转身退去了。

    看着白亨走出宫门,我心里念叨着:赵高,你个老小子,等着吧!

    ……

    与很多影视剧里介绍的不同,大秦丞相赵高,并不是太监。他只是出身不好,母亲因为遭受刑罚,变成残废,进入“隐宫”生活,赵高和他的兄弟就出生于这个时间。

    虽然司马迁在《史记》里,写的是“隐宫”,但有一些后来学者,参考《睡虎地秦简》等历史资料认为,司马迁这里可能是写错了,赵高母亲应该是成为了“隐官”,而非进入“隐宫”。“隐官”相当于是朝廷为残疾人士专门开设的手工作坊,赵高母亲就在这里生活做工,生养了赵高兄弟。

    一个身体残疾的母亲,带着赵高兄弟,可想而知,赵高的童年生活有多艰辛。

    至于赵高父亲是何许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后人推测,赵高父亲应该是一名低级别的史官。当时秦朝人想要走向仕途,就必须学习秦律,熟读法家学说,正是在父亲的教育下,赵高得以熟悉秦律,而且写的一手好字。

    赵高其人,身材高大且武艺超群,由于精于驾车,赵高一开始担任秦始皇的中车府令(御用司机),后来始皇慢慢发现,赵高不仅能驾车,还通晓大秦律法,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

    赵高曾受命写过一个名叫《爱历篇》的全国规范字帖,供大秦子民学习、临摹,是始皇帝统一文字的主要功臣之一。

    自此以后,赵高便经常给始皇代笔,写过多份谕令,职位也升任到了秦始皇后期最重要的符玺令(首席秘书),以及二世胡亥的老师。

    话说,秦始皇有多喜欢赵高?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赵高犯了死罪,始皇帝让大将蒙毅审理。蒙毅刚正不阿,秉公办理,最终判了赵高死罪。但始皇帝怜惜赵高的才干,于是特意下令赦免赵高,让他官复原职。

    但也让赵高和蒙毅两人,结下了梁子。

    ……

    说实话,与这样一个从社会底层,一路爬上庙堂之上的人物较量,我心里并没有多少把握。但我有一个直觉,放眼大秦朝堂,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赵高党羽,这就是我身为皇帝与赵高抗衡的机会。

    盯着初秋仍然炙烤的太阳,我全副武装地走在前往议事大殿的回廊上。

    赵高毕竟是大秦第一权臣,为了以防万一,我特意在内衣中穿了贴身软甲,佩戴秦公宝剑,时刻准备出鞘,而在我的身后,是那近千名已经效忠于我的黑甲兵士。

    ……

    在大殿干等了一个多时辰,见二世皇帝迟迟不到,很多公卿大臣开始窃窃私语。

    因为平时,胡亥总是深居宫内,极少抛头露面。可这次竟突然破天荒的亲自召集这么多大臣同朝议事,对他们来说,这真是咄咄怪事。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有不少人敏锐的感觉到:大秦朝堂可能要发生大事了,但至于是什么大事?一时众说纷纭。

    “丞相到!”

    殿门外一声吆喝,秦末最大的权臣,赵高来了。

    只见他身着华贵袍服,入朝不趋,走得不紧不慢,却步步生威,眼睛盯着远处的皇帝宝座,跋扈、得意、一股势在必得的派头。

    就在刚刚,赵高在府中听白亨说大事已成,立时开心的眉飞色舞,来不及释放阎乐、白亨等人的家眷,便着人安排车驾,等着进宫掌权。

    按照他与刘邦的密约,他只要杀了秦二世胡亥,引刘邦军进入咸阳,他就可以与刘邦平分秦地,各自称王。

    如今,赵高的筹划即将功德圆满,想想自己被动刑而残废的母亲,想想自己当年因出身低微被蒙恬、李斯蔑视的过去,赵高的心情就像大仇得报一样畅快。

    一路上,赵高已经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象自己坐拥江山、把所有人踩在脚下的至尊生活。他感觉,他现在距离那皇帝宝座仅几步之遥,至高无上的权利,此时已唾手可得。

    人一得意,就会忘形,赵高也不例外。

    众目睽睽之下,赵高走上原本只属于皇帝的高台御座,站住身子,转头看向下面瞠目结舌的公卿大臣们,赵高心里很是满意。

    赵高对他们招了招手:“诸位!诸位!请听我一言。”

    赵高从怀里拿出白亨交给他的秦二世贴身玉佩,高高举起展示给众人:“二世皇帝无道,现已自裁,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各位臣工对此有何建议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