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求余大人彻查此案  (第1/2页)
    定闲师太和三十多个恒山派弟子被杀,是江湖武林中的一件大事情。    比起余春秋拘捕余沧海更加轰动。    但在普通百姓之间,并没有引起丝毫波澜。就算嵩山地界的百姓,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晓有几十个尼姑被杀。    捕头处理过好几起江湖仇杀的案子。    江湖人的仇杀,衙门几乎不爱管,有的官员巴不得江湖武林中的人相互厮杀,多死一些才好呢。    都是一些目无法纪,无法无天的家伙,衙门就算想管,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还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只要不打搅到普通百姓就好。    恒山派的案子,衙门立案,但会不会认真调查,那就天知道。    把尸体抬回了衙门停尸房。    捕头对余春秋说道:“大人,仵作已经验完了尸体,该记录的东西都记录了。您看,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余春秋摇头说道:“我没什么补充。通知恒山派的人来认领尸体。”    捕头点头说道:“是,大人。”    ……    余春秋本想去找任我行收账,可是衙门里希望他多住些日子。    恒山派是武林大派,不好惹。    衙门怕恒山派来衙门里认领尸体的时候闹事。    镇压武林中人,只有像余春秋这种武艺高强的官员才行。其他的文官,哪怕是知县知府,面对武功高强的江湖人,都没有办法。    文官对上了江湖人,那是真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余春秋答应衙门,多住一些日子,等恒山派来认领了尸体,再离开。    ……    恒山,见性峰。    练恒山派的武功和剑法,需要明心见性,才可以把剑法练至大成。    可惜的是,除了恒山派的创派祖师晓风师太,历代掌门和弟子,都没有进入明心见性的心境。    练功场。    定逸师太正在指点弟子们练剑。    仪琳练剑走神,被定逸师太发现。    “仪琳。”定逸师太呵斥道,“练功的时候,你专心一点。”    定逸师太脾气火爆,性格强势,就算仪琳年纪小,但是她依然严格要求。    仪琳之前被田伯光抓住,被令狐冲所救。    回到恒山以后,仪琳就经常走神发呆,定逸师太知道她是想令狐冲了。    谈恋爱,不但影响读书成绩,同样影响练剑。    仪琳回过神来,红着小脸说道:“师父,我会认真练剑的。”    定逸师太冷哼一声:“再走神,为师就不会对你客气。你自从下山回来就不正常。看来,我带你下山,就是个错误。”    此时。    一个守门弟子带着官府的信差来到练功场。    “定逸师叔,有官府的人要见您和定静师伯。”这个守门弟子,是掌门定闲师太的弟子。    定逸师太说道:“你们接着练剑。请大人跟贫尼到庵内歇息。”    ……    定逸师太请来了师姐定静师太。    官府的信差说道:“二位师太,我这次来是给你们传信。贵派的掌门定闲师太和三十多个弟子在嵩山附近遭遇不测,衙门断定是江湖仇杀。请你们去认领尸体。”    听闻噩耗。    定静师太浑身一颤,如遭雷击。    定逸师太暴跳如雷,愤怒道:“是哪个恶贼?贫尼要将其碎尸万段,为掌门师姐和各位弟子报仇!”    定静师太流着泪,强忍着悲痛说道:“师妹,你带人去一趟,把定闲师妹和弟子们的遗体带回来。”    定逸师太说道:“大师姐你放心,我不但要带回掌门师姐和弟子们的法体,还要查出真凶。”    官府的人说道:“二位师太,信我带到了。我就先告辞了。”    ……    余春秋每天坚持练拳。    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静坐调心,练内功调息。但是目前来说,练拳是提升身体素质最有效的办法。    练拳配合内息运转,可以更深层次锻炼身体,让身躯保持活力和年轻态。    余春秋以前练拳是为了提升格斗搏杀能力。    可是格斗搏杀在余春秋的眼中已经没有了秘密。余春秋就再次回归到了传统的国术练习当中。    余春秋把太极拳当成了根本拳法。    不是太极拳比其他拳术更高明,而是太极拳的理念蕴含着华夏文明的哲学智慧。    无论多么高深的思想,一个太极阴阳图,就能全部包揽进去。    随着修行越来越深入,武艺越来越高强,余春秋就越是觉得太极阴阳图蕴含的智慧博大精深。    刚柔互转。    阴阳平衡。    其中的“道”足以让人一辈子体会和领悟。    余春秋练拳的时候,没有避开黄钟公他们。    黄钟公他们要是愿意学,余春秋不介意指点一番。    武学这东西和其他学问一样,不能敝帚自珍,闭门造车。必须相互交流,相互印证,才能不断完善,超越前人。    但凡把武功秘籍敝帚自珍,唯一的结果就是传承断绝,没有谁能例外。    《四书五经》为何不会失传?    就是因为读书人多,儒家典籍流传广,只要华夏文明不灭,儒家经典和思想就永远不会断绝。    余春秋已经把太极拳练到了精细入微,刚柔一体的境界。    “国术中的太极拳和武当派的太极拳肯定有些不同。”余春秋心中暗道,“不知道张三丰的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