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凡之别_第三十二章 天下五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天下五国 (第1/2页)

    放下《周记》,又拿起一本第二厚的,却是《清记》。

    许是因为青木门位于清国吧,本国史记厚一些无可厚非。

    快速翻阅完之后,周平又继续翻看了《元记》,《宋记》,《唐记》和《明记》。

    内容形式都差不多,无非是对象换了。

    不过,虽然记载的都比较简单,周平还是从中了解到了很多东西。

    对天下格局和各国情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自从大周出现无道天子由盛转衰之后,天下便暗潮汹涌。

    起初天子余威仍在,诸侯只是小打小闹,未敢放肆。

    倒是佛道之间,道统之争比较激烈,不过并未上升到战争阶段。

    由此过了三万余年,道统之战率先爆发,主要便是发生于佛道之间。

    儒门并不喜欢到处传教,反而有些敝帚自珍,控制学识传播。

    佛道之间各自争夺地盘,扩大影响,传播教义,排除异己。

    尤其是佛门最喜欢传播信仰,增加信众。

    这主要跟他们的修炼方式有关。

    彼时佛道之间时常发生战争,期间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夹杂着诸侯兼并,正魔之争等。

    不过互相之间都还比较克制,碍于周天子还在,没有过于放肆。

    又过了数千年,直到道佛各自地盘稳定,仅剩和州,为反复拉锯之地。

    在天子和儒家的调节下,双方于和州和解,约为缓冲。

    道统之战数千年,更是急剧加速了天子余威的消散。

    诸侯之间征伐吞并开始愈演愈烈。

    儒、释、道、魔,各书院、寺庙、宗门或是家族之间,各自相互兼并,争权夺利,或以手段,或起战争。

    如此万余年,直到孔胤弑君篡位,再无天子。

    所有矛盾激烈爆发,天下彻底陷入混战。

    或许有人想,像圣德天子一样再统山河。

    然而直到今日没有人能做到。

    混战两万余年,天下格局渐趋稳定,形成如今五国并立的局面。

    五国内各有秩序,大同小异,之后虽然仍有小战不断,大战很少再发生。

    国与国之间,则形成了唐宋明清四国共抗妖魔的格局。

    与北边魔元和南边妖族,时有爆发战争,倾国之战却还未有。

    唐宋清各自立国之后,各据三国城一门。

    而和州则像是被各方遗忘,虽隶属于清国,内部局面却没有被打破,保持了佛道共处的局面。

    许是都不愿因此破坏三教共抗妖魔吧。

    清国位于大陆西方,正东与儒宋接壤,东南与仙唐相邻,均以人字山脉为界山。

    北靠魔元,西南有一隅与南方妖域相接。

    而西边则是万里荒漠,无尽流沙,渺无人烟。

    清国辖下十一州,数万里方圆之地,版图虽大,却多荒凉之地。

    十一州之中,西六州与无边沙漠相邻,皆为下等州,各辖五郡,地广人稀,实力不强。

    中等州有四,分别为东南和州,西南鄯州,北边秦州,东边庆州,各辖七郡。

    国都西州城,属西州,为上等州,辖九郡。

    国寺千佛寺,执掌整个清国和佛教大权。

    辖下各州郡县,均有执掌寺庙庵堂,类似于大周时期的各级诸侯。

    各自执掌一方,形成新的较稳定逐级朝贡体系。

    唐国位于大陆南方,辖十二州,亦是数万里方圆之地。

    正北与儒宋相邻,西北与佛清相接,人字山脉为界山。

    东北与明国相交,正南方则与南方妖域全面接壤,为人族抗妖主力和前线。

    上等州有三,为南州,益州,交州,其中南州为国都南州城所在。

    中等州有六,下等州亦有三。

    国内仙道昌盛,故号仙唐,主要为道家玉清派。

    秩序则与清国一般,只是换成了各宗门家族等,掌国宗门为天衍宗。

    明国则以上清派为主导,亦号仙眀。

    内部情况与唐国基本无二,掌国宗门为道一门。

    位于大陆东边,正西为儒宋,西北为魔元,西南为唐国。

    正东则为无尽之海,东海之上有岛屿众多,为散修乐园。

    下辖九州之地,其中有上等州二,分别为东州和青州,国都东州城位于东州,又有中等州四,下等州三。

    宋国居天下之中,仅有五州,却均为膏腴之地。

    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