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儒圣:从余孽开始_第三十二章 一响不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一响不响 (第1/1页)

    天青如翡,几处极薄的云,被衬托得如同白玉一般。

    此时,正值开春,万物初始,春回大地。

    春风轻吹,又是一季悄然而过,桃花在枝头三两成簇,绿叶红花,娇粉多情。

    雀儿们翩翩起舞,簇拥在枝头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

    湖面上,无数小舟上的学子,冥思苦想。

    那陵嘉府的才子落败后。

    其他各地来的学子倍感压力,不少人甚至连诗都作不出来了。

    不多时,又有一位来自宝奉府的才子败下阵来,写了一首明明还不错的诗句,却是并没有敲响九天文鼓。

    很快,又出现第四个、第五个...

    按照规矩,每位学子只得作一次诗,落败了,就只能干瞪眼,看着他人。

    很快,整个阳沁湖之上,哀嚎一片。

    “太难了,太难了,连那些各地的才子都敲不响文鼓,我辈又如何能行啊。”

    “今年的题目看似简单,只是写景,人人会写,却是比去年难很多,去年这时候已经有人敲响了一声。”

    “看似容易,降低门槛,反而是无形中提高了难度,写景不难,可写出意味在其中,便难了。”

    很显然。

    一众学子都发现了这个弊端,写景不难,写出彩却不容易。

    此时。

    李振所在的船上,一行人显澹然许多。

    原因无他,船上的几人,前年便跟着苏攸决进入过列子阁,所以情绪波动并不大。

    只要敲响文鼓,船上其他几人算是沾了敲响九天文鼓人的福,可以跟着一同进入列子阁一层处观摩一番。

    这也就是为什么赴京赶考的人总喜欢组成同考会,这样便多了一份机会。

    而李振,此时也十分的淡定。

    他心中有些窃喜,前段时间,自己的母亲唐琪便开始偷偷的寻人花重金买了诗句。

    就是为了今天在此崭露头角。

    因为皇帝的赏赐下,玄机侯府二夫人唐琪对自己的儿子有了新的打算。

    越是让他表现出众,获取功劳的事情,便越没人相信李逍。

    于是,便有了重金求诗一事。

    而且其中一首,便是与这今日主题相契合!

    穿着黑衣的苏攸决,看向李振道:“李振,看你似乎一点都不急躁,恐怕已经胸有成竹了吧?”

    李振哈哈大笑:“不过是作诗,有何难处?”

    闻言。

    不少学子纷纷看了过来,有人不屑道:“好大的口气,若是这么有把握,何必等到现在?”

    自古文人相轻是常态。

    读书人哪个不是心高气傲,认为自己做的诗句、文章是最好的?

    别的不说,至少在同龄人中是如此。

    即便是有点名声的才子,别人也会从诗句中挑出些毛病出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除非是敲响九天文鼓的诗句,否则没人会认可的。

    “呵呵,谁规定最早写的便一定好?”

    李振显露出极为高傲的神情。

    闻言,那人也没有多说什么,显然是惧怕了李振身高魁梧,神态嚣张跋扈,是个不好惹的角色。

    随着湖上学子们一个个的落败。

    湖面上显得极为寂静。

    现在也没人再说写诗的事情了,从开始一个个志在必得,到死气沉沉,前后也不过就像相隔不到半个时辰。

    “也差不多轮到我了。”

    李振挥了挥衣袍,淡淡一笑。

    听闻此言,苏攸决看向李振,看看他到底有有没有诗才。

    同时,苏攸决的目光也留意了李逍那边,他认为那个人同出自侯府,一直也表现的很淡定,可能也是有点东西的。

    此时。

    李振开始动笔。

    将诗句写下。

    随后,很是自信的,朝着天上抛去。

    见又有人开始作诗,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振身上。

    宣纸随风飘扬,映入了钟鼓楼的墙壁。

    很快。

    字迹浮现!

    【扁舟泛泛湖光里,风雨潇潇夜夜砧。闻说凤凰台上客,梦魂吹断白云衿。】

    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有人都眼光一亮,乍一看确实还有点味道,对仗工整,音韵声律押韵,辞藻华美。

    是一首不错的诗。

    “此诗不错,今日,怕是最后一首了。”

    随着一个人的喊声,不少人都朝着李振望去。

    “这诗句有点意境,文鼓应该不会没有动静的吧?”

    “闻说凤凰台上客,梦魂吹断白云衿,这一句有感觉。”

    “我认得此人,是玄机侯府的子弟,李振!”

    “他便是李振?听闻作答上达天听,获得圣上的赏赐!”

    “英俊潇洒,才气逼人啊....”

    周围船只的学子,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夸赞。

    虽说文人相轻,可见到不错的诗句,大家还是能看出来。

    这一句句夸赞,让李振有些飘忽然,仿佛那九天文鼓,马上就要敲响。

    另一边。

    就连云岚郡主都不由得朝着李振的船上多看了两眼。

    郡主古云岚看向李凝心笑道:“你家的大才子还是有点才华的。”

    只不过,她刚说完,便又黛眉微蹙,小声道:“不过我总感觉这诗,缺了点什么...”

    古云岚从小便在皇宫中的上书殿读学,文化底蕴极高,况且她极为喜欢诗词之道,对此了解颇多。

    诗是好诗,但他总觉得有一丝丝怪异感,但是说不上。

    有这样的想法不止一个。

    李振所在的船上。

    苏攸决有些疑惑,这诗句很不错,但有些不应景。

    “李振,你这诗句,似乎缺了点什么。”他喃喃道。

    一听这话,李振心中咯噔一下。

    这可是自己娘亲花重金还是利用关系,才求得儒者作出的诗句。

    儒者一般不会答应这等要求。

    他娘亲自然是用了一些手段的。

    若是这都不行,那恐怕没有下次了。

    若是其他人这般说,李振定然不以为然,可苏攸决说这话,怕是真的有些问题。

    因为苏攸决是进过三座儒阁的人,父亲更是江南一代的儒道七品的大儒,等同于各大儒阁阁主的品级!

    “苏兄,不知哪里有不对?”李振急忙问道。

    苏攸决想了想,开口道:“对了,此时是春季,你虽然将阳沁湖风光写出,却没有写出春意来。”

    “不过,我也不确定,看看是否响彻便是。”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回到钟鼓楼的石壁上。

    石壁上的字迹还未消散。

    只要字迹消散之时,若是还没有听到九天文鼓的响声。

    那便是彻底失败了。

    如此,李振聚精会神的盯着石壁,心中不断的祈祷,额头上都渗出了斗大的汗珠。

    又过了十几个呼吸,字迹缓缓开始消散。

    九天文鼓却是一动不动,一响不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