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诗考!乾兴台! (第1/1页)
“如何办到?” 李逍看了苏攸决手中的信封,显得有些不凡,好奇问道:“难道这是文器?” “没错,此乃游龙文封,能凭空传达信件,来回三个时辰的路程,它只需要三刻钟就能送达。” 苏攸决一伸手道:“好了,事不宜迟,赶紧将你的名帖给我。” 在大乾王朝,名帖上记录了很多信息,是由钦天监的术士所造,无法作假,十分重要。 科举,去异地....都需要此物验明正身。 当然,李逍也不迟疑,将名帖从胸口拿出,递了过去。 李逍自忖看人很准,这苏攸决看似高冷,其实没有多的心思,单纯喜欢诗词。 而另外一个人古云岚,看似跟苏攸决是同一类人,表面单纯活泼,但李逍总觉得,古云岚应该不止表面上那般简单。 若是古云岚出言帮自己做这事,要名贴,李逍还可能会犹豫一番。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李逍如今跟苏攸决已经兄弟相称,毫不犹豫的将名帖拿出。 这令苏攸决也察觉到自己这样突然要人名帖十分不妥。 不过看到李逍如此果断,苏攸决内心默默觉得,这李逍是真把他当兄弟看待。 “逍弟,你信得过我,我一定将此事办好。” “等下出了考题,我便立刻将信封传递与你,你写完后,将纸张放入信封,它便会自行回到我的手中。” “诗考每题的时间是半个时辰,而我的游龙文封的来回应该需要三刻钟,也就是说,你只有一刻钟的时间作诗。” “时间虽然有些紧张,但我相信逍弟的诗才!” 李逍一拱手道:“那就谢苏兄了。” “那我先走了。” 说完,苏攸决带着李逍的名帖,快步离去。 而李逍则是坐在家中,耐心等待。 “真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然能暗考,等开榜之日,便是我离开侯府之时。” “离开侯府,纵使慕容云泽那女人有再多的阴谋诡计,也与我无关。” 李逍心中喃喃,不由得又想起了那文器‘游龙文封’,这文器还当真是神奇。 也不知道自己的春秋圣笔,有什么用处? 另外一边。 苏攸决怀揣李逍的名帖,出了侯府,骑着骏马,快速的沿着紫阳大道奔驰。 玄机侯府位于京都东面,而诗考的地点,位于皇宫的西面,距离礼部不远,那边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广场,名为乾兴台。 是圣上举行重大的仪式,或是让施恩天下时,让百姓瞻仰天恩的场所。 现在被户部征用,成为了诗考的地点。 苏攸决骑马穿过由东向西的朱雀大街,又穿过从南到北的户部街,终于来到了乾兴台。 时间刚刚好过去了一个半时辰。 这是一处宏伟广场。 广场足有两千丈长,一千丈宽。 地面由白玉堆砌,周边还有石雕狮子栏杆。 中央有一个略高的台阶,上面有不少户部的官员在主持诗考。 广场周边,有一条丈宽的小河流淌,四面都有一道石拱桥进出。 当然,现在只有两个口,南面进,东面出。 每个出口都有将士把守。 里面已经有乌压压一众学子在内,声音有些嘈杂,但并不吵闹,毕竟都是读书人,懂的礼数。 苏攸决出示名帖后,走入其中。 他头上戴了一个黑色面纱,让别人认不出来他的模样,是在不远处店铺买的。 这乾兴台里,有不少学子都是一样带着面纱,戴面纱的都是跟打算暗考的学子。 “兄台,诗考如今第几场了?还剩下几场?” 苏攸决找到一位没有戴面纱的年轻人,问道。 “怎么?你才刚来?”年轻人惊讶问道。 “是的,有些事情耽搁了,来迟了些。” 年轻人摇头一笑:“那你可不走运了,第四场只剩下半刻钟了,所以你只剩下第五场,最后一次机会了。” “谢兄台告知。” 苏攸决拱了拱手,表示谢过。 随后,他的目光看向广场上面的题目。 那是一张漂浮在空中的字体,是翰林院的儒者所写。 上面只有一个字:【知】 不过这场只剩下一刻钟了,而‘游龙文封’来回传递,需要两刻钟,时间显然不够。 “只剩下最后一场了么...” 苏攸决不由叹了口气,目光硕硕,等待下一场考题的出现。 这诗考比较宽松,有五道考题,如果前面的不会,或是不擅长,可以等待下一场的题目。 当然,每个人只能作答一次,就要离场。 所以哪怕是第五场,这广场依旧有很多人,很多人前四场都答不上来,只能将希望挨到第五场,希望第五场能简单一些。 咚!咚!咚! 悠扬的钟声传来,这是翰林院的翰林钟,表示认可了诗句,已经有人不少人写出不错的诗句。 哪怕是不参加科举,只要敲响翰林院的‘天宇文钟’,也是有机会获得翰林院大儒的一缕文气,随后可以进入国子监,钻研学问。 进入了国子监读书,若是表现优秀,又通过另外一种考试,便可以免去科举,直接当官。 也算是给了一些不善作文章的人一丝当官的机会。 当然,监生出身的官员,并不会爬的特别高,也不会受人重视,天下学子依旧以科举为正途。 这场诗考,显得比较宽松,因为作诗这个东西,不比科举可以作弊。 作诗唯一的作弊方法,就是让他人作诗。 先不说作诗十分难,作出能让文器认可的诗句更难。 在这个世界当中,根本不会有读书人将自己的诗句给与他人,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能获得文器认可的诗句,供天下人瞻仰,后人研读,是会为自己带来大量的才气的。 才气,是用金银都无法换取的东西! 如此。 苏攸决随意在广场走动,发现李振也在其中,此时他正在抓耳挠腮,显得焦头烂额。 “哼,这李振估计今日怕是作不出来了。沁心湖那次敲响文鼓一次,怕也是侥幸...” 苏攸决并没有上去和李振打招呼,免得麻烦。 很快。 随着第四场的结束。 过了片刻。 一道新的诗考题目,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