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潼关 (第2/2页)
有这个想法。 于是,一行人向西,一行人向东,就此分别。 李承乾下令,一口气走到潼关再做修整,将士们欣然领命。 华阴到潼关的距离只有四十里不到。 换算成公里,也就是二十公里不到的距离。 全军骑马的情况下,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反而是李承乾的马车,拖累了整支队伍的速度。 当然,一行人是钦差队伍,不是行军打仗,倒也不用一味的追求速度。 正午时分,一行人已经看到了潼关高大的城墙。 潼关,最早设置于东汉,古称桃林塞。 处关中﹑河东﹑河北三道要冲,素称险要。 关中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乃是天下闻名的雄关之一。 关隘入眼之时,一股厚重的感觉扑面而来,城墙上刀劈斧凿的斑驳痕迹。 似乎都在向众人诉说着这座天下雄关的伟岸,和历经的战火与纷乱。 段恒打出了钦差仪仗,高举黄罗伞盖。 纛旗被风吹得烈烈作响。
此时镇守潼关的主将乃是名将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 屈突通,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人,乃奚族。 前隋炀帝南巡江都时,授左光禄大夫、卫大将军、长安留守。 大业十三年,阻止唐国公李渊进军,兵败被擒,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王世充,拜工部尚书。 玄武门之变后,出镇洛阳。 贞观二年,拜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卒于任上,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左仆射,谥号为忠。 屈突通死后,其长子屈突寿袭蒋国公爵位,改任潼关留守。 屈突寿见得太子钦差仪仗已至,下令大开关门,自己则率领亲卫将士第一时间出来迎驾。 “末将屈突寿,恭迎太子殿下銮驾。” 李承乾跳下马车,来到近前,亲手扶起了这位功臣之后,温言道: “蒋国公不必多礼,孤奉父皇之命代天巡狩,欲从此道出关渡河,还请蒋国公行个方便,帮孤麾下的将士备好渡河的船只。” “太子殿下客气,本是应有之意。 渡河的船只,末将自会让麾下将士备好。” 屈突寿四十多岁的样子,一脸的络腮胡也是大唐武将的标配了。 又因为常年不在京城,对于如今的朝堂已经不太熟悉了。 见这位太子殿下态度温和,心中的惶恐之色不由得少了几分。 “这位是渭南县男张拯,邹国公的幼子,也是此次巡视河东河北二道的黜陟大使。” 李承乾开口为屈突寿介绍道。 站在李承乾旁边的张拯也适时的朝屈突寿拱手道:“下官张拯,见过蒋国公。” 屈突寿见张拯这位黜陟大使如此年轻,眼里不免露出一丝惊讶之色。 但还是还礼道:“不敢,见过张县男。” 然后对着李承乾和张拯说道:“太子殿下,张县男,末将已在关上城楼略备薄酒。 还请太子殿下和张县男移步城楼小憩片刻。待船只备好,将士自会前来通禀。” 李承乾看了一眼张拯回道:“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