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威  (第1/1页)
    蜀军主将李廷珪想以分兵合击的战术,达到争夺关中的战略意图,重点是守住凤县。    李廷珪派出三路兵马:    先派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把守凤县西北的马岭寨;    又派出一股兵力从斜谷而出,到凤县东北的白涧驻扎;    再分兵前往凤县以北的唐仓镇和黄花谷,截断后周军的粮道。    周军这边也积极调兵遣将,针对战略要地互有攻守。主将王景派遣张建雄率领两千人前往黄花谷设下伏兵,又派遣一千人前往唐仓镇控制后蜀军的退路。    鹿死谁手,谁也不知道。    ……    后蜀军的染院使王峦带兵从唐仓镇出发,赶往黄花谷,刚进入峡谷内,被后周将领张建雄的伏兵截击。    后蜀军遭遇伏击后,拼命冲出峡谷,向唐仓镇回撤。但蜀军在路上又遭遇赶来的一千名后周军队,这支后周军队是奉命来截断蜀军退路的。    王峦的蜀军被截住后,再次被周军击败,王峦及军士全部被俘,王峦也被杀死。    此战过后,后蜀驻扎在马岭寨和白涧的部队全部溃退,李廷珪、高彦俦这两位主将也撤退到徽县南边的青泥岭,守住陇西进入西蜀的交通要道、战略要地。    后蜀援军的失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负面效应,驻守在秦州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感到害怕了,他本来就胆小,因此成都的人不看好他。此时,他果然主动放弃秦州,逃回成都。    但担任秦州观察判官的赵玭没有逃走,他关闭城门,召集城内的官员说:    “如今中原朝廷的军队无敌天下,战无不胜,我蜀国派遣的将领都是勇武的人,但他们要么被杀要么逃走,难道要留下我们来承受这样的灾祸?”    赵玭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投降周军,不想留下当炮灰。    在赵玭的引诱下,大家都清楚了目前的处境,纷纷表示同意投降,赵玭就献出了秦州城。    柴荣轻易得到秦州,这都是赵玭的功劳,朝廷想任命投降的赵玭担任秦州的节度使。    但宰相范质认为不可以,“陇西四州还没收复,还不能对降军太过于信任,应当异地为官。”于是,柴荣调任赵玭到湖北担任郢州刺史。    ……    蜀军兵败后,导致军心不稳,秦州的投降加剧了蜀军的心慌。    这年十月,成州(成县)、阶州(武都县)也相继归顺周军,只剩下一个凤州。    蜀主孟昶慌了,下令释放了擒获的后周将领胡立等人,并请胡立携带书信给柴荣,请求讲和。    但孟昶在信中却自称“大蜀皇帝”,柴荣认为孟昶过于狂妄,不合礼节,一怒之下没有做任何回应。    孟昶得不到回音更加害怕,赶紧在剑门、白帝城驻扎了大量的兵力,防备周军的进一步深入。    ……    守卫凤州的威武军节度使王环,得知附近三个州的守将纷纷投降后,他加紧守备,拒绝投降。    十一月,王景率军包围凤州,派韩通带兵到城固镇阻断蜀军的增援军队。    王景让军士在城下喊话:“秦州、成州、阶州都已投降,凤州就不要再坚持啦,我主仁慈,早投降早封赏,晚投降挨刀子。”    柴荣也派人送来了招降书信,军士用箭把书信向城上射去。    王环根本不搭理招降的事,命令军士向城下密集放箭作为回应。    又过了一月多的时间,王环得不到援兵,城内的抵抗力越来越差。周军继续攻城不停,军士终于爬上城墙,打开城门,大军一涌而入,双方展开巷战。    节度使王环、监军赵崇溥,以及城内剩下的五千名蜀军全部被俘。赵崇溥被俘后不吃饭,绝食而死。    王环被俘后也威武不屈,柴荣很欣赏他的忠勇,感叹说:“三州已降,只有王环独自坚守,朕数次用书信招降他,他还是战斗到最后才被擒,忠勇可嘉!”    柴荣免除王环的罪过,授予右骁卫将军,下令释放所有俘虏的后蜀士兵,愿意留下的单独编为一支军队。    ……    955年十一月,当后周与后蜀的边境之战接近尾声时,周世宗柴荣又开始调兵攻打南唐国。没曾想,这南唐比蜀国的实力强很多倍,这一打竟打成持久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