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龙窑和凤窑  (第2/2页)
。”    说着张晶的爸爸指了指面前的火堆。    这时他也看到了那个被摔开的泥腿,心里也明白,原来是他看错了,那根本就不是真人的腿。    “爸,你有没有可能看错了,其实不是什么鬼,就是个人戴了一个鬼面具?”    “这个……”    张晶的爸爸挠了挠头。    “我也不确定,我就是看到一个鬼脸,我也不确定是不是面具。”    听到张晶爸爸这么说,张晶和队长大概心里都有数了,就算刚才两人推测得不完整,估计也差不多了。    “好了,告诉大家速度快点,快点弄完我们就收队了。”    “好,”    张晶开始去给同事帮忙,勘察附近现场,看有没有遗漏的线索。    一直到天黑,张晶他们才把整个现场勘察取证结束。    连被撕扯成碎布条的衣服碎片也没有放过,全都地毯式地收走了。    张晶的爸爸要留他们吃饭,被张晶拒绝了,因为今天对他很重要,他想快点回去整理自己今天这一天的办案心得。    在回去的路上,路过附近的村子的时候,张晶看到村子里停着一辆白色的越野车,不自觉地多看了两眼。    “你看什么呢?”    坐在他身边的队长看他一直盯着车窗外看,好奇地问道。    “哦,没什么,看到一辆白色的越野车,有点眼熟。”    “这两年村里人的生活条件都好了,能买得起越野车也不奇怪。”    张晶没再说话,因为天色暗了,他也看不清那个越野车,就是莫名地觉得有点眼熟。    在所有警员走后,袁竹才背着袁松从张家后面的窑里出来。    “你看,这两个窑不简单。”    袁竹听到袁松的话,回头看去,借着夜色,那两座窑在夜幕中显现出两个黑色的剪影。    “左边的像一只盘卧的牛,而右边的像一个蹲伏的鸡。”    “不对,左边的是一条蟠龙,右边是卧凤,这是【龙凤窑】”    袁竹刚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听到前面不远有一个人出言纠正他。    借着月光仔细看去,正是白天的时候和他俩一起扒墙头看热闹的老太太。    “大娘,您说这是龙凤窑?”    袁松听到老人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    “你俩饿了没?进屋吃点东西吧。”    老人并没有回答袁松,转身向屋内走去。    袁竹背着袁松进了屋,屋里的灯光很昏黄。    兄弟俩进屋的时候,一个老汉正坐在床边,一边就着咸菜,一边小口地嘬着一小酒盅酒。    看到袁竹和袁松进来,微微一愣,这个老汉正是张晶的父亲。    “你们两位是?”    “哦,叔,我和我哥路过这里,天太晚了,有点迷路了,进来讨口水喝,顺便问个路。”    “哦,快进来坐,快进来,老婆子,给客人倒碗水。”    张晶父亲一边招呼着两人进来,一边让座。    当张晶的父亲看到袁松时,突然脸色一变,吓得有些颤抖,指着袁松的腿。    “你这……你这……”    袁松向着张老汉微微一笑,淡然地说道。    “叔,你别怕,我这腿是去年出车祸没的。”    听到袁松的解释,张老汉才放松下来。    “哦,原来是巧合,我还以为是被……”    张老汉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了,就没再说下去。    袁松心里自然知道张老汉在想什么,毕竟白天整个窑厂那么多警员,人来人往的,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的弟弟。    “你俩饿了一天了,快吃点饭吧,”    正在这时,张母从外面进来,手里端着几个白面馒头,还有两碗白米稀饭。    放在桌子上,示意兄弟俩就着桌上咸菜吃。    袁竹是有点饿了,也不管那么多,拿起一个馒头就吃了起来。    “大娘,刚才听您说那是龙窑和凤窑,您再给我讲讲。”    袁松对这一对儿窑非常地感兴趣。    “啊,你问我家后院的窑啊,这个还是我来给你讲吧。”    听到袁松发问,张父立马接过了话茬。    “老婆子,你去烧点水,一会儿给这两个小伙子倒两碗水,顺便你看咱家小子今天放在那边的裤子,是不是脏的,给小子洗了,他下次回来好穿。”    张母没有说话,转身走到柜子前,拿起柜子上放的裤子。    “裤子?”    袁竹今天是对裤子这个词非常的敏感,听到说裤子,就下意识地抬头瞥了一眼。    竟然觉得那条裤子有点眼熟。    “我去,不会这么巧吧?”    袁竹看着那条裤子,越看越像自己早晨换下来的那条,本来那条裤子扔给了那个年轻的小警员,他就想着不要了,没想到在这里又看到了。    “你问那两个窑啊,那可是我家祖传的宝贝……”    袁竹这边还在想着那条裤子,那边张老汉已经开始夸夸其谈地给袁松讲起了他家的历史。    听了张老汉的讲述,袁松才知道。    原来张家祖辈是烧窑的世家,龙窑烧瓷器,凤窑烧琉璃。    结果传到他的儿女这一辈,就没人愿意学了。    张老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如今都是念完大学就留在城里找工作了。    谁也不愿意回来继承家里的烧窑手艺。    再加上老两口一年一年的年纪大了,张母有时候经常会记不起一些事情,脑子时清楚时不清楚的。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城里打工,收徒收不到,招工也招不到。    所以两个老人也不再烧窑了,就这样一直闲置了下来。    这个窑离附近的村子有段距离,平时也少有人来。    儿女平时都不回来,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里是一处废弃的窑厂。    “我啊,是专门烧瓷器,你大娘她是专门烧琉璃,你大娘年轻时候烧的那琉璃,晶莹剔透,远近闻名,结果现在……”    说到这里,张父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抑制地伤感。    “叔,您看……如果我想学的话,您能不能教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