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王鏊  (第1/2页)
    王鏊生于景泰元年,生在太湖之畔,苏州府吴县。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    他的父亲是知县,这样的家境让他不必有生活的忧虑,从小就开始随父读书,有少年天才之名。十六岁父亲北上京师为官,他便入学国子监。    不久,他就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成为风云人物。    他的文章一出来,国子监诸生就会争相传颂,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感到非常惊奇,称他为“天下士”。    成化十年,二十五岁,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次年,中会元;殿试中得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正德年间,刘瑾作乱,王鏊屡次劝谏,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居家十六年,至死没有复出。    他做的文章一时之绝,做官也入了阁,所以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此外,他为官清廉,时称‘天下穷阁老’。    所以王阳明说王鏊是个“完人”。    这个完人在回去之后夜不能寐,太子的话一直在他的耳畔回响。    尤其是那句,亲者痛,仇者快,如果真按照他们这些人的心思,恐怕他们就成了鞑靼的帮凶,受苦的则是大明的百姓。    砰砰。    “怎么了?”    这个声音令王鏊不快,他心思烦躁,回府之后就交代,任何人不允许打扰。怎么还敢来敲门?    木门外的下人也担着小心,但还是说了,“老爷,是东宫的人。”    东宫?    王鏊心思一动,马上站起来往外走。    “快请。”    来人躲在黑袍之中,深夜来此,这是为何?    “王大人。”    到屋里定睛一看,    这不是刘瑾吗?    “刘公公?”王鏊拱手,“不知是公公到访,还请恕罪。这……可是殿下有什么旨意传来?”    “不,殿下不知我来贵府。”刘瑾往后看了一眼,发现王府的下人已经把门给关上,便也安心的坐了下来。    这种时候,这种氛围,就不要人伺候了。    王鏊猜也猜到不是寻常之事,不需要待客时的那几口茶。    不过,一时之间,他倒也思虑不到刘瑾此行之意。    “看王大人的样子,想必从东宫回来之后一定也是彻夜难眠。”    王鏊不可置否,“朝局、边关、东宫……确实无法安心入眠。”    “但不知,王大人怎么看待殿下今日的话,王大人又准备怎么做?是支持殿下,还是继续反对,亦或者就像殿下说的,隔岸观火,将来也可出阁入相。”    王鏊是很自傲的一个人。    他有些不满的说:“若依刘公公所言,我深夜不眠为的是此事,那我王鏊把自己的前程看得也太重了点。”    既然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不睡?    刘瑾也不恼,拱手道:“请王大人赐教。”    “王越确实是李广的党羽,他骄纵成性,自负大才,勾结jianian佞,要说朝中大臣反他,如何能错?”    再往后说王鏊又闷声了点,“但…殿下之言也不无道理,王越是成名已久的大将,平生交手鞑靼,鲜有败绩。若他不去,鞑靼人也确实成了最大的获益者。我只是在纠结,到底谁是正道而已。至于出阁入相,非我所愿。”    “咱家佩服,那大人想好了没有?”    “还没有。”王鏊忽然觉得奇怪,怎么你大半夜的跑过来一直问我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