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1两银子 (第2/2页)
>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郑思明等人一起大声唱着,赵国豪躺在担架上,嘴里轻声和唱。 “哎,这是什么歌,怎么这么好听?” 李若男向旁边苦着脸的老黄问道。 “还能是谁,就是闷sao的王大人呢!” “王和垚?” 李若男和高青都是一愣,李若男咬着嘴唇,轻声唾了一口。 “又是这个浪荡子!” 王和垚的目光无意扫过来,李若男慌忙转过头,避开了对视。 高青看着王和垚的背影,眼神复杂。 人人兴高采烈唱歌,只有老黄摇了摇头,依然是愁眉苦脸。 短短一个时辰前还在生死相搏,下一刻马上又是卖弄风sao、情挑美女。这位年轻的王大人,可真是留下一串串风流债啊。 他要是那两位红粉佳人,肯定也忘不了这位王大人。虽然,他不是美女,王大人也不是什么大人。 由于是绕道,正好要经过西沟隘口,排队的百姓熙熙攘攘,人数蔚为壮观。 “王公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难民?” 高青轻声问道。 “还能是什么!耿精忠部下和朝廷大军厮杀正酣,只是苦了这千千万万的百姓!” 郑思明冷冷一声,替王和垚做了解释。 “其实,即便是没有战争,百姓也是困苦,民生也是凋敝。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王和垚看着过关卡的百姓,若有所思。 “为什么?” 李若男脱口而出。 众人也是一起,看向了王和垚。 “你们听说过“1两银子”的故事吗?” 王和垚看着众人,目光落在高青和李若男身上,似笑非笑。 高青摇了摇头,心里一阵发慌。 这人的眼神,怎么这么看人,实在是太……无礼了。
“没听过,快给说说。” 李若男也是催起了王和垚。 郑思明一头雾水。和王和垚天天在一起,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所谓的“1两银子”的故事。 众巡丁都是兴趣盎然,一起看向了王和垚。 “浙东地方,一户人家一年收入大概是10两银子,而需要的衣食住行的支出是11两,百姓如果少了这“1两银子”,日子就过的紧紧巴巴。百姓就得辛辛苦苦去忙活。这就是“1两银子”的故事。” 高青惊诧之余,轻轻一笑,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 王和垚微微一愣。美女笑的别有深意,难道是为他出众的才华和口才折服? “照你这么说,老百姓多辛苦一下,不就能把这一两银子赚出来吗?这样,百姓不就可以吃饱穿暖,不用cao心了吗?” 李若男想了一下,直接说了出来。 “如果是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王和垚哈哈一笑,继续说道: “老百姓辛苦一下,赚到了11两银子,朝廷就故意干预,调高物价,增加赋税等等,让你的支出变成12两银子。这样就使得,普通百姓永远差这一两银子,只能撅着屁股,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里辛苦cao劳,没有停歇。” 王和垚的话,让众人都是摇头,有人大声怒骂朝廷官府心如蛇蝎,有人黯然神伤,有人叹息声不断。 “王和垚,你倒是说说,朝廷为什么要这样做?要是说不出来,就是你瞎编乱造,你就得收回你说的话!” 李若男脸色发红,还是问了出来。 在她看来,王和垚纯粹是胡言乱语,煽风点火,激起这些家伙对朝廷的不满。 “李大小姐,我这并不是信口开河。朝廷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百姓一旦吃饱穿暖,就会琢磨其它的事情,比如三妻四妾,也比如造反。为了让百姓终日奔波,辛苦劳作,变成容易控制的顺民,就必须让他们缺这“1两银子”。这便是春秋战国时秦国商鞅的“驭民五术”。” 王和垚侃侃道来,让众人醍醐灌顶,个个都是聚精会神,听王和垚雄谈阔论。 商鞅变法他们都听过,今天从王和垚嘴里讲出来,才知道变法的实质。 “商鞅“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历代帝王,除了荒yin无道者不学“驭民五术”外,其余各人都是驭民高手,以保证其统治四海晏平,长治久安。” 王和垚说完,哈哈一笑。 本来百姓已是困苦不堪,还要愚民、辱民,这些个所谓的君王,为了私心,可谓是毫无底线,其用心之险恶,让人不寒而栗。 “世人只知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却不知百姓活得如此艰难。所谓的帝王之术,不过是治民及驭吏。驭民五术,险恶至极,难登大雅之堂。至于驭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郑思明接着王和垚的话说了出来。 高青看着王和垚和郑思明等人,暗暗心惊。 这些人都有异志,个个都是桀骜不驯,只怕日后,真会闹的风起云涌。 一两银子!驭民五术! 这个王和垚,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 “原来皇帝都是这样治国的,厉害!历代帝王都是这样,那就不是只有当今皇上这样了!” 李若男说着,高兴了起来。 “王和垚,你果然有几分见解。你要是见了当今皇上,一定能成为知己,君臣相知,名垂青史!” 李若男的话,让王和垚一阵冷笑。 崇祯的孙子和黄太吉的孙子成为知己,还成为君臣,只怕崇祯会气的从地下跳出来,大骂他这个认贼作父的不肖驽孙! 历史,容不得亵渎,那可是用无数人的斑斑血泪浸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