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战后 (第1/2页)
旭日东升,阳光普照万物,满城中到处残垣断壁,青烟袅袅。有战争的余烬,也有军中伙夫正在造饭的炊烟。 大街小巷,将士们正在忙着凿通护城河,搬移城中尸体,清理大街小巷。 满城西北角,“万人敌”的爆炸声、火铳声、厮杀声,甚至是火炮声断断续续,显然战斗已经到了尾声。 战斗的范围也在不断缩小,从北城到了南城,后来到了南城城墙角延龄门一处。 看到王和垚过来,众军都是行礼。王和垚亲切问话,丝毫没有架子。 “张黑,在杭州城张贴公文,告诉百姓们,清理河道、尸体、杂物等等,一日50文,管吃管喝。另招泥水匠,一日100文,该修的修,该拆的拆,首先就从满城城门拆起!” 王和垚大声宣布,将士们一片喝彩声。 大战了一夜,还需要休息和警戒。大人这么做,真是以人为本,爱兵如子。 “戴梓,战事已经结束,你还不回家看看?” 王和垚看了看满头青茬的戴梓,关切地说道。 戴梓家就在城中,游子归乡,哪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 “回大人,家中只有小人和父亲。等处理完杂事,晚上再回家不迟。” 戴梓低着头闷声说道。 “先让人回去传个话。事情哪有做完的时候?” 王和垚皱眉,叮嘱了下去。 “这是苍水先生就义的地方吗?” 走到浙江按察使署门前,看到两块牌坊,一曰“明刑”一曰“弼教”,场面宽敞,王和垚心中一动,问了出来。 “大人,这就是苍水先生就义之处。当时在下正是少年,曾亲眼目睹此举。先生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望见吴山,叹息言:“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先生赋《绝命诗》一首,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侍僮杨冠玉跪在苍水先生面前引颈受刑。在场百姓无不垂泪。” 戴梓语气低沉,说了出来。 王和垚点了点头,对着戴梓,语重心长。 “文开,你我都是汉家子弟,要为我汉家百姓多做些事情,开启民智,造福子孙后代!” 戴梓脸上一红,郑重一礼。 “多谢大人教诲!” “通知钱塘县令和仁和县令,按察使署改为苍水先生的的祠堂。此处竖碑“苍水先生慷慨就义处”,碑文就由戴梓这个现场经历者来写,以供后人瞻仰!” 王和垚叹口气,向张黑和戴梓叮嘱。 “大人放心,小人回头就去办!” 张黑也是恻然,赶紧领命。 “小人敢不从命!” 戴梓郑重其事,抱拳作揖。 进了布政司衙门大堂,大堂案几后的椅子上躺着一人,面孔朝天,眼睛睁的大大的,脖子上血迹斑斑,显然已经气绝。 椅旁的地上一大片血迹,剑身上也是一片殷红。看来,此人是自尽而亡。 将士们保留现场,大概是一时没空处理此事。 “这是……” 王和垚轻轻皱了皱眉头。 “大人,此人就是浙江布政使李士祯,这是他临终所写。” 张黑从桌子上拿过一份血迹斑斑的纸张,恭恭敬敬递上。 “奏,奴才李士祯恭奏:奴才李士祯跪请圣主万安,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