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惨烈车祸现场 (第2/2页)
多个角度观察尸体,逐渐感到蹊跷。 尸体四肢的卷缩程度和角度竟然很匀称,比如,尸体的双手出奇一致地放于双腿上,而双腿的摆放位置也差不多。 开始代位思考,假如是我开车,撞击起火后,第一反应,会迅速打开车门逃生。 而撞击前面,驾驶室起火的可能性不大,火势八成是由外而内的,这个时间逃生完全够用,除非所有车门故障导致从里面打不开。 这面包车的门把手全是塑料的,已经烧化了,而门里板也烧没了,恰巧露出里面连接门把手和锁块的铁丝拉线,用手分别用力拽,几个车门都打不开,但这并不代表原有故障,极有可能是火势猛烈之后,门锁结构被烧坏的缘故。 这车的前挡风是坚硬的夹胶玻璃,只是被烧熏成黑色,裂出若干竖纹,还是整体。 外面有和树枝的撞击后留下的凹痕,内部却没有撞击痕迹。 按照常理,这个力度撞击下来,如果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人的头部肯定会把前挡风撞个大坑。 安全带已经烧成灰烬,观察烧剩下的金属卡扣,子母扣合,证明驾驶员当时是系着安全带的。 难道驾驶员当时是被撞昏迷了? 不对! 头部没有碰到玻璃,怎么会昏迷? 即使死者当时昏迷,他的四肢位置也不应当这样规律摆放啊? 重大的撞击力下,死者四肢应该不规律的打开才对。 并且,更可疑的是,事故现场只有母女两个人。 午夜,车祸,尸体,两个女人!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 “小范,怎么样了?”这时王小青已经绘制好事故草图,问。 “看来这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重大的撞击力,加上面包车线路老化引起火情。”我故作轻松地打了两声哈欠。 之所以这样回答,当然是为了麻痹报警人。 从警车里面拿出执法记录仪和笔录本等,来到报警人和王小青面前。 “姓名?” 王小青问。 “我报警时不是已经说了吗?”报警人声音有些发颤。 “不用紧张,我们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希望你配合。”我在一旁解释。 “张艳霞。”报警人回道。 “年龄?” “54。” “死者姓名?” “赵伟民。” “年龄?” “57。” “和死者关系?” “夫妻。” “她是谁?” 王小青指了指一旁瑟瑟发抖的女人。 “我女儿。” “姓名,年龄?” “赵密红,26岁。” “事情经过?” “今天,不,应该是昨天晚上9点,我老公喝酒后,为家务事和我吵了一架,然后一气之下开车出门,我在气头上没有阻拦,心想他出去溜达一圈就回来了,可是一直到12点多,还没有回来,我打电话给我女儿,她跟我一块找了好久,然后在这里找到了。” “你们当时来的时候是什么情形?” “我们到这里时,火已经灭了,尽管知道伟民已经被烧死了,但我们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用撬棍把车门撬开,直到看到伟民被烧的样子,我们才报警。” “你们找他的时候随身带着撬棍?”我狐疑道。 “对,主要是天太黑了,我们两个女人怕遇上坏人防身用的。” “你们经常吵架?”王小青话锋一转。 “啊?是.....也不是,我们平时关系挺好,夫唱妇随,可是只要我老公一喝酒,他就总爱挑我的毛病,我们就会吵架。” 我捕捉到报警人眼中有一丝慌乱,尽管她掩饰得很好一闪而逝。 “那他多久喝一次酒?”王小青继续问。 “差不多每天都喝。” “嗯哼!”我用力咳嗽了一下,如此严肃的场合,差点没忍住。 王小青白了我一眼。 赶忙收敛,继续认真记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