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下正阳人_第158章 越俎代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8章 越俎代庖 (第2/2页)

,娶了何氏。

    原本以为人生就此逆转,可是命运总喜欢找同一个人开玩笑。

    在唐伯虎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

    释狱后,唐伯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也离他而去,自己的兄弟嫂子又要求分家,最后唐伯虎终究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在31岁,唐伯虎开始了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此时唐伯虎画功大成,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从此“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等唐伯虎到了44岁的时候,江西南昌的朱派使者聘请唐伯虎、文征明在宁王府作画。

    当时文徵明推脱有病没去,而唐伯虎因为落魄,想借此机会游览江西名胜,就欣然前往。

    宁王热情地接待了唐伯虎,好酒好菜伺候几天,便想让唐伯虎吟诗作画,并且到宫里做客,为宁王唱赞歌。

    而此时唐伯虎哪里还有心情吟诗作画啊,在他到南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人议论纷纷,有说宁王正在招兵买马,网罗党羽,密谋造反。

    唐伯虎这才意识到宁王想靠自己的名声,培养个人势力,准备谋朝篡位。

    唐伯虎没想到,自己刚从科举舞弊的政治斗争漩涡中挣脱出来,现在又踏上了造反的贼船。

    唐伯虎越想越害怕,就偷偷登上了从南昌经鄱阳湖到苏州老家的船。

    在经过仰慕已久的庐山时,不惜被宁王追杀危险,登上了庐山。

    此时感觉逃出囚笼的唐伯虎,怀着挥之不去的恐惧爬上了这座历史名山。

    尽管如此,他还是敞开心扉,尽情地游览庐山的险峻山峰和瀑布,让大自然的美消除他胸中的障碍,忘记最近的不快。

    于是在情不自禁下,在庐山作诗,写了一个七定律《登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

    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

    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

    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

    读之漫灭为修容。

    诗中表达了唐伯虎的心情是迷茫、抑郁,任谁经历他这样的事,也不能平心处之。

    从庐山下来,在经过安徽的时候,唐伯虎就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根据在庐山所看所想,画出了魏金文手里的这一幅画《庐山观瀑图》。

    《庐山观瀑图》呈现给观众的是悲伤、沮丧和沉重的情感色彩。

    这副画中景色的色彩,正是体现了当时唐伯虎当时心理情绪的变化。

    唐伯虎寓情于画,借画隐晦地抒发自己的压抑情绪,一段坎坷的经历。

    这种坎坷的情绪在这副画的诗中也能体现:

    匡庐山前三峡桥,

    悬流溅扑鱼龙跳。

    赢骖强策不肯度,

    古木惨淡风萧萧。

    诗中朔风阵阵、落木萧萧的气氛,正是唐伯虎一生凄凉的表现,而“赢骖强策不肯度”诉说了唐伯虎内心有志难伸的悲愤。

    此画一出,懂画的人就知道这绝不是凡品,尤其是画面边缘处那醒目的书法题字和朱红色钤印。

    果然不亏为明朝四大才子!

    国画丹青!

    在场之人那都是古玩行里懂行的主儿,尤其是懂画的人,立马就看出了这副画的端倪,现场也传来一片惊呼赞叹之声。

    听见周围的赞叹声,魏金文眼波流转,目光灼灼地扫视周围众人,朗声道。

    “大家可能已经都看出来了,不错!这就是‘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唐伯虎!”

    魏金文话音刚落,院中立刻就响起了满堂喝彩之声!

    此时,朱老也哈哈大笑,“好!好!好!唐寅此人,不但生前做了一场,这死后也让我们大家跳三跳啊,妙!绝妙啊!”

    一旁的老吴头也不甘示弱,大声喝彩道,“唐伯虎生前有多落魄,死后这画就有多珍贵,老子也是很喜欢啊!啊?!哈哈哈!!”chaptere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