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回京比较忙 (第2/2页)
不管了,先看这些东西如何,等会竞拍的时候,自己心里有底。 第一个竞拍品,竟然标榜的是张大千的画作。 这幅画的画幅还是非常大的,看上去大约有四五个平方尺。 然而,上边所写的起拍价,才200块,这不开玩笑吗? 张大千的画怎么可能是200块,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不会是假的吧? 在这种地方想要捡这种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肯定是假的。 谁也不可能拿着张大千的真迹,弄个200块的起拍价,而且还在他们的聚宝阁里。 不过,周安转念一想,对啊,这才哪一年啊,张大千的画在八十年代,也就这个价了。 要是在前两年估计还要更低,这恐怕是近两年涨价了吧? 周安一直在看这幅画,心中暗暗决定,无论如何,自己一定把这副画拿到手。 在现代人还不知道它价值的时候拿到手,日后让他们后悔去吧。 很快,旁边就有个中年人走了过来。 “兄弟,这副画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后面那副郎世宁的呢?” “哦……,我也就随便看看。” “是了,这也就是现代画作,画风一般,看起来还可以,不算是精品,不过,虽然是真迹,也就是拍卖会的开场小菜而已。 我看人今天不多,你要是喜欢,拿下来应该不难,你放心……我不会跟你抢吧?” 这人自说自话,不懂装懂,还自以为是,不过他有一点说对了,周安确实看上这副画了。 周安嫣然一笑,没继续跟这人说下去。 而这人见周安没说话,也就去了另一边,看其它的展品,不过,还时不时的用怪异的眼光看周安一眼。 把所有的展品全都看了一遍之后,周安感觉,这些展品当中,有几件东西,是非常适合自己下手的。 除了刚才张大千的画,其中之二,就是另一幅画作,画的是一副兰竹图。 画中是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 这水墨画,下笔简洁干净流畅,布局十分严谨,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和谐。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 这画看起来就不像是出自普通画家之手。 周安再看画作上的作者,是郑燮创作的。 要说郑燮大家可能不知道,要是提到郑板桥,可能大家都知道。 不错,这个郑燮就是郑板桥。 这副画,能放在这里拍卖,看来聚宝阁这次也是下足功夫了。 不过,整幅画,却有点瑕疵,纵横有三条裂开的纹路。 有可能,在这幅画的传承之中,没有保存好,能这样子拿这里拍卖,估计卖家没有找到修复此画的手艺人。 不然,修复好了,能卖更高的价钱。 当然,如果修复坏了,那就损失惨重。 因此,现在这副画的价值,还是会大打折扣的。 虽然是残损的画作,那也比张大千的画值钱,起拍价500块。 另外周安还看中了一个茶具。 说一件也不对,这是一套茶杯,有杯托,也有杯盖。 这套茶具可不是瓷器做的,而是和田玉籽料雕刻而成。 何为籽料,就是玉石在河床当中冲刷之后,就剩下最为核心完美的一部分,如羊脂一般。 而能雕刻成这套茶具,说明这个和田玉籽料还不小。 因为看成色,周安确定这茶具是在同一个籽料上取料雕刻的。 而且这不是玉器那么简单,它还是清朝的古董。 要知道,现在和田籽料也开始慢慢上涨,人们也开始都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喜欢了。 而这块和田籽料玉雕的茶具,起拍价也不低,竟然到了一千两百块。 当然,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贵了,但对业内的人来说,这些东西的起拍价一点都不高。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二楼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小型的拍卖会,马上也就要开始了。 展厅里,人头攒动,有的人周安认识,不过别人不认识他。 等人都坐下了,周安这才看了看,大概不超过四十个人的样子。 一个小拍卖会坐的满满当当的,就连楼梯口都放下了椅子,坐了人。 这里拍卖会和黑市拍卖会不一样,还比较正规,周安手里还发了一个号码牌子。 也就是后世拍卖行的原型了吧。 第一轮就要开始了。 不过,周安并没有举牌。因为,说那是一件清末某个进士的书法对联,周安也没听过这个人,对这个自然没有兴趣。 其他人也没有人出价,这件对联也就直接流拍了。 看来开头不利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