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家 二 (第2/2页)
歌,罗大佑还没老…莫不是妖怪变得? 我们村是依水而建的,两条长长的河道,行成之字形,河道的两岸都是低矮的平房。爹爹他们家就住在那个两人高的小土坡上。 但是你可别小瞧这两条河,其中的一条,可以直达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呢。走完汉江,去大城市汉口,都只是时间的问题呢! 我爹爹就曾经得意的说过他和我婆婆还开荤吃过汉口江滩的路边烧烤摊,那味道比我婆婆他们镇上好吃的不是一星半点。 夏天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来了,爹爹带着大儿子和二儿子,走访了不少地方,终于花了最低的价钱买了一条船,我爸划着划着就回来了,用那两只老旧却依然结实的船桨! 小姑姑就坐在桥上等他们三回来。就像盼望过年一样的盼望着! 这条之字形的小河上面,搭着两座桥。连接河两岸的村民和农田。尽管宽度不到5米,可是依然用了横竖两条最好的水泥钢筋预制板做成的。 两头到中间三个部分还是我爹爹在冬季河水干枯的时候用红色砖头造的扇形桥墩呢! 你要说这是小型的七孔桥,我也信,虽然只有两孔,两个拱形的圆孔目的是可以顺利过船! 盼望着盼望着,一个类似乌篷船的小破船随着水波,漂漂荡荡的回家了。 小姑姑看到了我爸在船梢悠闲地划桨。 开心得边跑边喊,“回来了,回来了,三哥!四哥!,爸爸他们回来了” 婆婆边走边喊着:“跑慢一点,不要跑摔倒了!一个女娃,总是这么毛毛躁躁的。” 五个大男人,花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把船拉上了岸—在之字河岸边一个大场地上躺好。 他们几个拆掉上面的竹棚,准备清洗晾干,然后补一补上面破损的竹子,再铺上一层防水的油粘布,彻底把小船翻新。 小姑姑用木桶舀起河里的水把船的内舱冲洗了好几遍。大喊着说:“二哥,这里仓还分着四五个小仓呢!”
“你以后就霸占中间的那个,我们都护着你,怎么样?”我爸说。 “不行,我要撑船!哈哈。”小姑姑说。小姑姑的性格就是往前冲的人。 小姑姑又和她三哥四哥搬来了家里比较旧的长条凳,大家把船抬起来. “一二三!” 船被翻了一个底朝天—趴在了前中后三条长凳子上面。 姑姑和几个哥哥开始清洗船底的厚厚的青绿色的青苔,旁边的浮面草! 我爹爹开始打磨,涂蜡,防水,晾晒,一个步骤都不敢落下。 这个过程整整花了半个月。 底部和船舱都已经涂好了防水蜡,可粘了!晒了这么久,已经yingying的了,自制的防水蜡透明质地里面泛黄。一条金黄色的小船好像就出现了! 得亏了这个天公作美的大太阳公公,要是来一场暴雨,还得用油毡布盖上,又是一件麻烦又cao心的事儿! “明天就让船下河了。”爹爹说。 “好,我们明天早点去把田边的野草和败草除了,就开始!”我爸说,败草其实就是长在田里的假秧苗,只抢营养不结稻穗。 “一二三!” 小船又被重新翻转一次,屁股又回到了地面。小姑姑和婆婆开始安装竹棚,放了油布,用剪刀将一件老衣服裁成了布条状,一个人一个方位的绑竹棚的边边角角。 “我绑的可结实了,你们出门遇到风雨,也不会漏雨。”小姑姑跟婆婆说。 “嗯嗯,也要歇一歇,让你哥哥们干。”婆婆笑着说。 别看我小姑姑才12岁,干起活儿来,可有力气了。仿佛前些天还不能继续读初中的事情,今天跟自己已经没有关系了。 爹爹还让婆婆在顶部加了不少稻谷的秸秆,预防下雨和冬天寒冷,铺了一层一层,就差这个乌篷船的两扇门了,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我大伯这个木匠的活儿了。他已经出师了,只是需要去师傅那里找几块好木头。 “两扇门儿就在水里安装了。只要能挡风遮雨就行。”爹爹说。 “好,那我们一起用力,慢慢先抬到岸边。”我爸说。 看着他们抬着船慢慢得移动到了岸边,然后轻轻一推。这条小船就像鱼儿一样湫的一声入水了。 几姊妹可高兴了…纷纷跳进船舱两两挨着找个地方坐。我爸爸先跳上船,站在船头,拉着小姑姑的手把她扶进来。问她:“要不要撑船?” “不要不要,我今天要享受!”小姑姑说。 “在水里的船,可不比岸上稳。一不小心就容易成落水狗了!”三爷说。 这么多人如果都上去,肯定是不行的,幸好是几个人都不重,船还算稳! 我爹爹婆婆说,“我们不坐了,你们自己玩一下,回来要把船系在船上,系好啊!如果还有哪里漏水的,我们还要再补一下!” 说完好以后,我爸拿起被大伯打磨得光滑细嫩的船桨,用条布系在梢头两边! “坐好了啊,扶住船边。”我爸说。 船桨交叉,向前推,继而往怀里拉回来,再向前推,循环往复,船就开始在水里悠悠扬扬动起来了。 划过了桥底下,颇有些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风吹垂柳在他们头上拂过,小桥流水在他们身后远去,河里的小鱼缩着尾巴一下子就不见了。 只听到远方八哥(其实是布谷鸟)在林子里叫的歌声: “哥哥烧火哥哥烧火!”烧火就是蒸饭的意思。其实小鸟在叫“聒聒聒聒”,他们只认它叫的哥哥烧火。 然后三爷小爷唱起小时候的歌谣: “哥哥烧火 jiejie炒菜 好吃婆娘拿碗来!” 小姑姑说,“你们才好吃呢!哼!哈哈”! … 几天后爹爹和婆婆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就这样撑着船出门了,留下了一方长长的水波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