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最后的县丞 (第1/2页)
队伍继续往长安方向前进。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六日,许梁一行一百二十多人顺利进入长安城。当日在长安城内歇息一晚后,许梁次日一早便收拾整齐前往陕西巡抚衙门求见陕西巡抚胡庭宴。 结果很不巧,胡巡抚压根就不在巡抚衙门,接待的官员问明了许梁的来意,核对了调令公文,叫许梁在堂内等了片刻,不一会便出来交还了调令,告知许梁,你可以直接去镇原县走马上任了。 许梁犹自不信,忐忑不安地问道:“是否要先拜见平凉知府?” 那官员一脸不屑,摆手道:“早先的平凉知府三个月前便殉职了,现的平凉知府朝庭正式的任命尚未下达,乃是由布政使司参议洪大人兼着,洪大人随巡抚胡庭宴一同去宁夏了。再说了,洪大人公务繁忙,哪有空见你个小小的七品知县?” 许梁听了,便回了客栈,叫下人收好行装,当即起程前往镇原县。路上,许梁叫铁头拿出从建昌出发前找干伯父黄维中要来的陕西几位重要官员的资料,查到陕西从四品参议洪承畴一页。 洪承畴,字彦演,号享九,福建泉州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七年任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许梁合上资料,想了想,总觉着这名字有些耳熟,一时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到过。 又行进了五日,一座隐在昏黄的天色中的小县城远远在望,此行的目的地,镇原到了。 许梁老远打量着这座自己即将上任的小县城,就如大西北中的一只丑小鸭,拙劣而沧桑。待走近了,不由失望透顶。 城墙不高,也就五六米的样子,砌好的砖头斑驳,两扇弧形的城门半掩着,其中一扇已经裂开了半边,随着风声咯吱作响。城头上用竹竿挑立着一面大明旗帜,上面沾满了风沙。东南角的城头已然塌了,一伙衣着破烂的民夫正在往上码石块砖头,看样子是在修补城墙。三五名手执长枪的兵勇在城头上看见许梁的队伍走近,一面大呼小叫着让城门边上的兄弟关上那扇破烂的城门,一边向下喝叫:“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许梁敢保证,若不是自己这一队人马穿着巡防营的报饰,打着大明的旗帜,多半城头上那兵勇便要鸣锣示警。 铁头便喝止了队伍,亲自上城门口去回话。趁着这空档,许梁回到马车上,换上自己那身崭新的正七品蓝袍官服。 未几,那城门大开,七八个兵勇稀稀拉拉地跑出城门,来到许梁的马车前,要向到任的镇原知县见礼。 许梁端站着皱着眉头看着这几个衣着如同叫花子般的兵勇,摆手让他们起身,又问道:“怎的守城的就你们几个?巡检司的人呢?” 其中一兵勇答道:“回大人的话,属下们都是巡检司的兵。” “巡检何在?” “巡检大人三个月前战死了。” “那县衙的其他大人呢?县丞,主簿,典史?” 那兵勇犹豫一会,迟疑着道:“小的已派人通知黄县丞了。” 许梁点头,叹口气,摆手道:“前头带路,本县要进城。” 那七八个兵勇便转身跑回去,将那两扇城门吱吱呀呀地开到最大,迎接这位年轻的镇原知县。 许梁进了城,看眼前方空空荡荡的街道,皱了皱眉,再抬头见那伙修城的民夫听说新任知县到了,大半停了手,围在城头上向下张望。 许梁便抬脚上了城头上,身后黄子仁和铁头等人也跟着上来。 那伙民夫显然没料到许梁会亲自上城头来,显得惊讶和慌乱,犹豫着小声见礼。 “知县老爷好……” “县太爷好……” “见过知县大人……” 许梁点点头,走到那修了一大半的城墙边上,那塌陷的城墙外墙已砌好了,目前正在码内墙。石块,泥团,青砖,泥砖散落在四周。扁担,竹篓子,麻绳就放在城墙边上,这些修墙的民夫看上去个个都像是饱经风霜,面容愁苦。 一个年长的民夫见许梁紧盯着那修到一半的城墙看,便出声解释道:“大人,这墙三月前便被流贼轰塌了,县丞大人便组织大伙修砌城墙,已经修了一个多月了,估计再有半个月,便能修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