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有前途的项目 (第1/3页)
“二驴子表现不错,回头给你多吃两个鸡蛋,好好补补身子。” 这待遇不低了,一般都是母兽生产之后,才会喂鸡蛋。 接下来,另外三只雄麝也都顺利掏取麝香,前后还没用上一个小时。 韩教授在旁边拍摄了十几张照片,然后又用圆珠笔在小本本上边记录一些什么。 整个过程,比他想象的顺利多了。 这也就是李卫国在这压阵,雄麝才这么老实,不然的话,想要抓到它们都难,更别说老老实实躺在这让你掏麝香,没几个大小伙子,都控制不住它们。 老陈则乐呵呵地瞧着盘子里面的麝香,他是行家,知道这四只雄麝,香囊里面的麝香都存得比较多,就这点麝香,价值已经超过千元。 谷小兰当然最高兴,抢过装麝香的盘子,至于具体的称重和结账,那就只能回土产公司了。 “这才是四只雄麝,就掏取这么多的麝香,要是此法能够在全国麝区推广,必将受益无穷!” 韩教授一贯严肃的面孔也露出笑意,在大伙回到屋里洗手之后,韩教授这才郑重地从皮包里面取出来一本证书。 证书的外面包裹着红色的绒布,韩教授打开证书,笑呵呵地向李卫国说道:“李卫国同志,这是上面给你颁发的奖励证书!” 李卫国一听也不敢怠慢,连忙双手接过来,然后向韩教授鞠躬:“谢谢您韩教授,谢谢上级领导对我的关爱。” 他刚才扫了一眼,这证书最下面的名头,是国字头的,可谓分量十足,正要仔细瞧瞧,结果却被手快的李小梅给抢了过去:“三哥,我帮你读一读好不好?” 看着小家伙满眼希冀,李卫国伸手摸摸她的羊角辫,嘴里道了一声好。 李小梅立刻摆出来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手捧证书,比读课文还正式,清脆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奖给李卫国同志……” 等她念完之后,大伙都起劲地拍着巴掌,赵广定嘴里还嚷嚷:“有奖金没有?” 在这个年代,荣誉就是最好的奖励,顶多是奖励一些物品,作为纪念品,至于奖金,暂时就不要想了。 “走,回家好好庆祝一下!”李卫国也很是高兴。 等吃午饭的时候,他又跟韩教授说起了承包山林的事情。 上一次韩教授和吴教授来的时候,就说起省里有朋友,帮忙给问问。 韩教授还真给当成事去办了,不过省厅那边也没有先例,所以就搁置下来。 “这样啊。”李卫国心头不由得涌起一股失望,不过他还另有打算,“韩教授,您看可不可以这样……” 当天下午,李卫国就开车去县里,同行的还有韩教授和郑先农。 郑先农能在家里住上一宿,已经很满意了。 眼瞅着妻子的肚皮一天大似一天,他的心里也充满期待。 韩教授本打算今天就返回学校,不过受到李卫国的邀请,不得不推迟行程。 还算比较顺利,李卫国见到了刘县长,对方并没有下乡。 估计再过上一个月,县长就该忙了,春耕生产,无论啥时候都是大事。 尤其是今年,全县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见到李卫国之后,刘县长也很是热情,他很看好这个青年,也有把他培养成县里致富带头人的打算。 “韩教授,这是我们的刘县长。”李卫国先给双方进行介绍,“刘县长,这是咱们省农业大学的韩教授。” 至于郑先农,就不用介绍了,刘县长对他有印象。 刘县长一听是大学教授,也不敢怠慢,连忙握手欢迎:“欢迎啊,韩教授,您是搞水稻方面的专家吧?” 也难怪刘县长误会,他还以为这位韩教授是郑先农的老师呢,水稻不就是郑先农他们率先种植的吗。 韩教授的教学水平不错,不过交际能力比较一般,尤其是不大擅长和官员打交道。 他一脸严肃地和刘县长握握手,嘴里硬邦邦地说道:“我不是搞水稻的,我是搞畜牧的。” “哈哈,都好都好,一个是种植业,一个是养殖业,都是上面号召大力发展的。”还是刘县长会说话。 等李卫国他们坐下之后,刘县长就询问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尤其是水稻种植方面。 刘县长也听说了,去年的水稻,竟然有一个品种,卖到了两块钱一斤,而且还是出口生意,不由他不重视。 “现在已经开始育苗,出苗率还不错。”李卫国和郑先农也就据实回答。 聊了一会儿,李卫国终于进入正题:“刘县长,我有一个想法,想跟您商量商量。” 刘县长微笑着点头:“讲一讲嘛,小李你这次又有什么好点子?” 李卫国郑重地说道:“我想承包山林。” 刘县长明显愣了一下:这个小李啊,想法总是那么超前。 去年才进行土地承包的试点,今年全面铺开,你可倒好,又惦记着承包山林了。 想想去年的时候,搞土地承包,就是李卫国领着一伙知青,率先提出来的。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可是承包山林,跟承包土地可不大一样,这两年上面也重视森林资源,不允许滥砍滥伐,有些林场,都陆陆续续撤了。 林子要是不能砍伐树木出售木材,那还能有什么经济价值? 在思索了一下之后,刘县长这才开口道:“小李啊,这个问题,你好好考虑清楚了吗?” 李卫国一本正经地点点头,然后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面抽出来一沓稿纸:“县长,这是我写的承包计划书。” 刘县长接过来翻了翻,然后点点头:“下午有个碰头会,你这份计划书先留下,等我在会上跟其他领导谈谈这件事。” 顿了一下之后,刘县长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李啊,你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毕竟这种事情没有先例,谁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 “当务之急,你们还是把水稻种植工作抓好,要是能大批量出口创汇的话,那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