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议政殿里论撤军 (第2/2页)
继续发难道。 闻言的众臣,顿时议论纷纷。 显然,底下的议论说什么的都有,既有为蔺上卿行为的困惑的,也有那质疑赵括的,甚至...... 只是,赵括听到这些议论之声,心中却已经大体明了了蔺上卿的意图:这是要为自己的上位扫清最后的一丝疑虑。 自己班师的决定固然是对的,也是对赵国最有利的选择,但这样的选择却不是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正确的。尤其在宗室和那些垂涎赵王之位的人眼中,绝对是攻击自己的最佳武器。 旁的都不用说,只一句不与先王报仇雪恨,就足以将赵括在众臣心目中的形象拉下来三分。 因此,蔺上卿干脆把这件事情摆上台面,让自己将退兵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再以官方的渠道对这个做法做出最终的评价。 这样一来,有心人再想拿这件事情做文章,也就没有多大的效用了。 看来,蔺上卿果然还是自己人啊! 只是,赵括不知道的是,蔺上卿此为,却也是在为他的心腹——吕不韦争取时间,争取到他调兵把控全局面的时间。 当即,赵括便开口答道:「退兵之举,原因有三。 其一,虽则我军兵力占优,然过半之军皆为久战,急需休整,而逃入燕国之军虽寡,却是本土作战,尤其若我军进攻蓟城,其必困兽犹斗、誓死以抗。若强攻之,则恐死伤虽众却无功而返也;
其二,秦、魏、韩、齐、楚等各国,不论立场如何,其必不欲我之灭燕也,若强攻,则恐复演五国伐齐之故事也,我军长平战后,实无能面对多国之进攻也; 其三,我军虽不能灭之燕国,然本将亦令李牧率兵两万,沿途奔袭而去,目标则为燕国之武阳城也。若能得之,燕国将时时处于我大军之监视与压制之下,待来年我赵国休养生息过后,国力恢复之时,便可一举而出,为我王报仇也。却不必急于一时也。」 蔺上卿略略沉吟一番,随即点头道: 不待众人反应,蔺上卿很快对赵括的理由下了一个基本的结论,随即便又立即问道: 赵括当即答道: 蔺上卿继续问道。 赵括继续答道:「如今之势,秦赵二强之言 甚嚣尘上也,然我军虽有长平之胜,实际内里早已掏空,可谓外强中干也。固吾等不可以强自居,更不可颐指气使于兄弟之邦也。 当以弟而尊之诸盟国也,盟之楚,牵制秦军南犯之路;盟之韩魏,限制秦军东出之途,盟之齐,以保后路之安全也。 我军虽无出战之力,却能牵制住秦军战力,只要将秦军战力牢牢牵制住,其余方向上,韩、魏、楚诸国,便能实施弱秦之战也。」 这次不待蔺相如说话,一旁的大臣便已经点头同意了赵括的说法,显然,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赵国的文臣之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只是他们显然并不明白:所有的免费实际上在暗中都早已标明了价格。 蔺相如自然也不会反对,随即继续问道: 「所谓自守者,即在西北之代郡、东北之武阳城,南面之上党、河内郡,凡是与敌接触之所在,悉数以守势,必要之时可剪裁大军,以供粮食之生产也。 所谓天时,便是我赵国人口繁衍延绵不绝,待新的一批的青壮成长,粮仓满库之时也。 此方为我***守为攻之时,届时,方为两强争霸之时也。」赵括也继续答道。 闻言,众大臣显然都有些激动不已。两强争霸啊!多么久远的话题,自从赵武灵王之后,赵国似乎再没有如此接近过霸主的位置了!即便是争霸,也全然没有过机会。 当然了,蔺相如虽然也被赵括所描绘的场景所吸引,但他更知道,赵括所想要的,恐怕还不仅仅是争霸而已。 他想要的,从始至终,都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