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两轮对战暂平手 (第2/2页)
/br> 这无疑是在找死。 这也确实是秦军能拼掉最多赵军的做法了。.b. 不出意外,面对秦军几乎亡命的打法,赵军的损失还是上来了。 好在的是这战场足够的大,而赵军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慢慢消磨掉仅剩的这股秦军。 很快,赵军也调动了起来,在运动中,利用兵力的优势不断绞杀着秦军的队列。 终于,耗费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赵军才在追击归来的骑兵的帮助下,算是将这股秦军残兵给绞杀完毕。 即便是如此,赵军还是为此付出了近三千的伤亡。 秦军之悍勇,可见一斑。 只可惜,秦军再是悍勇,也都成了一地的尸首了。 终究这场战斗还是以赵军的胜利而告终。 而在这足足八日的鏖战之中,赵军却也付出了两万多人马的代价,至于秦军,则是足足损失了三万五千人马。 应该说,这样的损失,蒙骜真的已经尽力了。即便是换了王龁前来,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谁能想到赵军早就对自己重骑兵的出现有了成熟的预案; 谁又能想到,自己训练两年之久的重骑兵,在赵军的重骑兵面前会是如此的脆弱。 若非蒙骜果断地进行壮士断腕,秦军的损失绝不会只是区区三万多人而已,不说全军覆没,至少也会有近半数的秦军淹没在其中。 更何况,作为对手的赵军却也是损失了两万多人,虽胜,也不过是惨胜、小胜而已。
好在的是,蒙骜虽然损失惨重,但好歹也还保留着一战之力,同时也算是将赵军的注意力彻彻底底地吸引到了自己的身边。 怎么说呢? 从战略上,蒙骜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任务了,只是从战术上而言,蒙骜确实有些失算了。 尤其是被秦军珍而重之的重骑兵,就在这亮相的一战之中,全军覆没,连马带甲胄全都归了赵国。 要知道,这可是秦国耗费了全国之力,打造的精良重甲啊。 而赵国只需要给马匹配上双边马鞍和高桥马鞍,这边立即又是三千重骑,一来一去之间,赵秦之间的差距,却是更大了。 好消息是,大战在即,赵国也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这三千重甲。 而此战,几乎可以说是赵秦的决战了。因此,这三千重甲的存在,倒是对秦赵双方最终的胜负,没有太多的影响。 坏消息是,赵国本身的三千重骑兵依旧将活跃在战场之上。 这也就意味着,不论在何时何地,秦军在作战之时必须时刻提防这只重骑兵的出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着重骑兵优势的赵国就是无敌的。 已经训练过重骑兵的秦军显然也已经发现了重骑兵的诸多问题。 至不济,秦国还有黑冰台可以尽可能地监视住这只重骑兵的调动。 但不论怎么说,这秦赵之间第二轮的交锋,却是以赵军的胜利而结束。 至此,在秦赵第一、二轮的交锋之中,却是略略打成了一个平手。 赵军战损了廉颇这位老将军,固然影响着赵军的士气,而秦军却也损失了寄予厚望的重骑兵,其影响也不可谓之不大。 两相比较下来,或许谁也没能占到什么便宜。 最终的胜负手,却还是要看最后的第三轮的交锋。 而实际上,第三轮的交锋,也已经在蒙骜与周骐的对战的过程中悄然开启了。 魏国的信陵君终于是动了! 只是,他动作的方向却并不是与秦军所约定好的直插颍川郡,而是向东,意欲收复魏国的故土东郡。 应该说,信陵君的这一举动虽然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魏国想要发展,就不能让赵、秦两家中任何一家独大,因此对于颍川之战,魏国最希望的,就是两军形成长平战场那般的长久对峙。 这样一来,就给了魏军从容布局的时间和机会。 秦军显然也是意识到了魏***头向东的可能性,这才派出了自家宝贵的五万大军加入到联军之中。 这既是增加联军的战力,更多的却也是在监视魏军的动作。 但不知为何,魏军还是出现在了东郡的边境之上。 可惜的是,镇守在东郡的田单对魏军的到来,显然也是早有准备。 在派出了几只斥候进行过一番接触战之后,田单便迅速带着边境的赵军缩回了郡治之内,摆明了就是要收缩兵力,跟魏军打持久战。.b. 只是,令田单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退后固守的策略却是正中了信陵君的下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