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出文名了! (第1/2页)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关城内,一队教坊司的乐士们正在演奏着唱诗的标准曲调,一遍正高唱着刚刚从在麟趾塬亭上吟诗作赋的老爷们那里取来的新作。 “嗯豪气,奔放,傲岸不羁且雄奇磊落.这诗朕不用猜就知道是大理寺的侯卿的大作.” 坐在潼关卫衙门的皇帝坐在正中央,听着台上乐士们排演新诗。 他本来也想去一起吟诗作赋的来着,奈何山路崎岖且泥泞不堪,高官勋贵们自己敢上去,可他们可不敢让皇帝也跟着过来! 万一皇帝磕着碰着怎么办? 劝了许久,皇帝这才在背后上皇的凝视中放弃了一起上山的想法 其实本不该在潼关停留的,奈何上皇后身子有些不舒服,于是大家就只能现在潼关待几歇息一下,等上皇后身子好点了再继续上路。 上皇后与上皇相濡以沫几十年,共育六男二女,只可惜夭折了二男二女,存活下来长大成饶四子为长子厉太子、二子忠康、三子忠礼与四子忠明位老亲王。 只可惜在七年前的那场叛乱中,老人家再一次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只剩下了与他最是亲近的三子忠礼亲王陈檤,也就是当今皇帝一个儿子了。 六男二女,八个儿女只活下来老三他一个. 如此丧子之痛,在听闻噩耗的那一刻,上皇后崩溃了,硬生生哭晕了过去. 自那以后,上皇后的情绪就变得极度不稳定,可能在皇宫里走过一个转角时就会联想到什么而崩溃大哭,一连持续了整整九个月,直至哭瞎了双眼. 对此,纵然是放荡不羁了大半辈子的上皇的内心也充满了愧疚,自那以后就倾尽所有的去举大齐之物力,结上皇后之欢心,每次出游都要带着她. 上皇后顺从的跟在上皇身边,上皇去哪,她就去哪,从不反驳,从不拒绝,只是在上皇面前,再也没有了身为饶灵动,仿佛就只剩下了一副躯壳。 也只有在唯一活下来的三儿子还有自己幸存下来的孙子们面前还会有一丝笑容。 皇帝自然也是知道这些事的,自己自幼就是与母亲最为亲近的那个,每次惹父皇生气了,母亲都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护在身后,一直如此. 唯一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就是自己自从军历练回来后就很快发福胖起来,觉得这胖成这样子身子会出很多问题. 但自从母亲眼睛失明后,这身肥rou反而会让母亲瞬间认出自己来,只要双手往自己的将军肚上一摸,母亲就会幸福的笑起来 想到这里,皇帝抬了抬牵着上皇后的手,攥得更加用力了。 坐在旁边欣赏着台上乐士们唱诗的上皇后也心有所感,虽然看不见,但还是一脸慈爱用那失明的双眼看向自己最爱的孩子 “唉夫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身处潼关这个曾经决定了大齐国运之所在,躺在旁边躺椅上喝着凉茶的上皇不由得感叹了起来,“转眼之间,我大齐已经开国百年了,随着最后一位开国的功勋许武肃公薨逝,开国时的元勋们也尽数凋零.” 回想起儿时见过的那一个个或是威武不凡,或是英明睿智的开国勋臣们,上皇唏嘘不已。 “尤其是率先攻破潼关进入关中的荣国忠武公,他老人家当年就二十六岁啊,二十六岁就能指挥着三十万大军与前凉的四十万大军打大决战,你们呢!” 想到这里,上皇突然暴怒,指着身后缩成鹌鹑一样的一众考核不及格的年轻勋贵们破口大骂。 “你们的祖宗,那可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杰,南征北战几十年,从刀山火海里给你们滚出来的荣华富贵!这才几代人啊,忘了! 不思进取不,就连武官最基本的骑马和射箭都快不会了,你们想干什么?尤其是你程奇,你家的爵位都到三等将军了,再不使把劲建功立业再把爵位提上去,你下一代就要没有爵位了!你不觉得愧对祖宗吗!” “上皇,不是还有四等将军和五等.”在家豪横惯了,程奇下意识就想顶一句嘴。 “放你娘的屁,不学无术的东西,四品和五品那都是都尉,不是将军了!” “可可不单单是臣,大家都这样啊.荣国忠武公是人杰,二十六岁就能指挥千军万马,可这样的人杰又能出多少.” “你是觉得贾珲贾瑾玉不是人?他可是十几岁就参军去了,参与灭帖木儿,直接指挥灭高原上的和硕特和草原上残元的,他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你们做不到?指挥打仗可以是赋问题,可武艺呢?最起码每日坚持cao练都做不到?好了不必多言,皇帝?” “父皇,儿臣在!” 原本还躺在躺椅上看热闹的皇帝连忙起身。 “你去通知瑾玉,让他在西猎期间,把这群王鞍扔到蓝田大营里头去,给我狠狠的cao练!四个月,若是这几个子达不到边军算了,到不了大营兵的标准,就让他们一辈子呆那里吧!” “上皇不可啊,上皇,臣等祖上有功” “瑾玉的祖上功比尔等祖上大!” “这” “少废话,拖走!” “上皇饶命啊!!!” 几个绣衣走了进来,在舞台上乐士们害怕到颤抖的唱诗声中,把这些在乐士眼里里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们拖猪似的拖走了 “愣着作甚?继续奏乐,继续舞!” “父皇,没有舞.” “废什么话,老子让他们继续!” “好好好,快,下一首呢?快快的唱!” “遵、遵旨!” 乐士们吓得双腿发颤,若不是大家都盘腿坐在地上,早就摔倒在地了,不过还是有些例外的 乐士们纷纷看向拿着新送来诗词一脸震撼的吴大家。 负责唱词的是两名大家,一个在台上唱,一个在台下熟悉新词。 “吴大家,吴大家?” “啊,来了来了!” 吴大家这才如梦方醒般抬起头来,一脸歉意的朝着一点头,又朝着二圣方向告罪一声后,这才拿起自己的宝贝五弦琵琶走到了台上。 “《山坡羊》!” 朝着身后负责演奏的同僚们了一声什么曲牌,吴大家连忙转过身来,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