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半导体之争 (第2/2页)
您对VLSI研究所有何看法?” “宇野桑,您作为曾经的通产省大臣。对这些年来霓虹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别的发现没有?” 白川枫没有率先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和对方聊起了霓虹的经济发展。 “特别的发现?”宇野宗佑奇怪的看向他。 “没错,鄙人有些浅见,也有些疑问还请宇野桑和杉山桑解惑。” 白川枫放下茶杯坐直身体,目光灼灼的看向他们。 作为掌管霓虹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通产省,想必看到的比自己更多吧。 “宇野桑,从50年代开始霓虹的经济发展,就始终没有脱离过米国的影响对吧?” 这…宇野宗佑和杉山和男脸色变得微妙,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不得不承认。 “那么从50年代到现在的80年代,这中间的30年。 我们与米国在经济的合作都一帆风顺,或者说亲密无间吗?” “白川桑,您的意思是…?”宇野宗佑严肃的神色中,又多了一丝认真。 “我们与米国虽然合作甚多,但竞争与摩擦却也始终伴随左右。 50年代中至70年代初,霓虹的经济支柱是纺织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米国的关税优惠政策。 霓虹凭借极低的人工成本优势,把纺织品市场份额从51年的17.4%扩大到了56年的60%以上。 米国的纺织品市场,其中半数以上的商品来自霓虹。 这确实是一项了不得成就,但这样真的没问题吗?米国人对这样的结果也满意吗?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也就是从56年开始,米日先后四次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
协定内容旨在限制,霓虹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增速、总额等各方面数据。 并且到了60年代米国国内的同行反抗情绪激烈,向政府提出了反倾销诉讼。 迫于压力当界总筒承诺对霓虹纺织品,做出更加严厉的措施。 终于在71年,米日两国签订了《米日纺织品贸易协定》。 至此‘纤维摩擦’落下帷幕,霓虹放弃纺织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白川枫的娓娓道来,无论是宇野宗佑和杉山和男表情都变得有些复杂。 说不出是为曾经的经历感到屈辱,还是为当时做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然而霓虹和米国的贸易摩擦就仅限于此了吗?不,还远远没有。 “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米国的钢铁进口中霓虹占据了42%以上。 至70年代初达到顶峰,市场份额一度超过50%,由此引发了米国的保护主义浪潮。 67年至74年,霓虹被迫在钢铁上连续三次主动限制对米出口。 76年的《特殊钢进口配额限制协定》,77年以“进口最低限价制度”为目的签订的《维持市场秩序协定》,它们都是时代浪潮之下的产物。 20%的惩戒性关税,让多少霓虹的钢铁业会社渐渐消失。 至此以后霓虹出口钢铁量,明显下滑不再对米国造成威胁。” 宇野宗佑张了张嘴唇,平时能言善辩的他此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不过白川枫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起身来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街景继续自己的阐述。 “得益于产业机构的升级,自60年代起霓虹开始对米大量输出家电产品。 在最高峰的76年,米国进口彩电的90%来自霓虹,全球彩电总市场的20%被霓虹产品拿下。 于是米国开始征收反倾销税、提高关税、启动‘201调查’,种种措施之下。 77年米日《维持市场秩序协定》签订后,霓虹被迫自动限制对米出口彩电。 至此,第三次贸易摩擦,也就是彩电摩擦走向沉积。” 宇野宗佑微微叹了口气,这些事他都亲身经历过。 甚至私下里更是大骂过米国的无耻,现在想来依旧意难平。 不过白川枫仍然没有给他们开口甚至思考的机会,继续自己的发言。 “80年代,也就是前两年。霓虹汽车产量突破700万辆大关,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有近200万辆出口到了米国,占据了米国汽车市场的21%份额。 与此同时,米国汽车产业却开始衰落。80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均出现亏损。 大量失业的产业工人,开始聚集街头打砸霓虹汽车,抗议霓虹产品的侵略。 据我所知,我们曾与米国在79年谈判过一次,但是收效甚微。” 窗前白川枫微微侧过身,脸色在光亮下显得明暗不定。 “宇野桑、杉山桑,现在霓虹准备好迎接第五次贸易摩擦,半导体之争了吗?” 宇野宗佑和杉山和男rou眼可见的身体一震,随后彼此都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