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战争近了 (第2/2页)
讲学,那些官吏、富豪的子女多到此就读,但费用昂贵;此外,还兴办多所平民子女的学堂,设施简朴,但费用极低,是希望更多的平民子女能受到教育,平民学堂的费用主要是从贵族学校所得中拨款,平民学堂中品学突出优异的弟子可以到贵族学校进修,得到更为博学先生的指引。他还精简官僚机构,整治吏治,严惩那些玩忽职守、贪污**的官员,在集市和城门这些公众的场所设有举报箱,凡是被检举的官员在涉案事实被查处后,将公布其查处结果和处置方式。此令一出,众官吏战战兢兢,不敢懈怠。 诸葛玄到了豫章不到一年,那里的经济复苏,吏治清明,百姓和乐,人们奔走相告,这里来了一位青天老爷,并说若是汉朝臣子人人如此,又怎么会有那些jianian佞小人得逞呢? 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刘表那里,刘表甚是欢喜,上书给袁术,请求嘉奖诸葛玄;传到皇城就没那么开心了,这时董卓已死,他的部将李傕、郭汜软禁汉帝刘协,把持朝纲,大搞白色恐怖。他们听闻此事,对汉献帝说诸葛玄是袁术任命的,不是皇帝任命的,这是大忤逆,应立即下诏处死诸葛玄,让朱皓取而代之。汉献帝每日处于被管制状态,饭都吃不饱,哪里敢违拗两人的意思,就下诏让朱皓取代诸葛玄做豫章太守。 朱皓带着李傕、郭汜给予他的五千人马浩浩荡荡开往豫章。 诸葛玄听闻此事,特别惊骇,不料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诸葛玄的正统思想很重,若是五千人马,他还不惊惧,关键是朱皓还带了一道圣旨,这就让他十分犯难了:遵旨,则是弃黎民于水火中;抗旨,就是不忠,诸葛家还没出过一个抗旨不遵的人。 刘表和诸葛玄同病,一听说有圣旨,就回避、打马虎眼,袖手静观。 诸葛瑾劝说:“叔父的顾虑是合乎情理的,若是圣意如此,你我当束手就擒,死不足惜。只是天下人都知道,现在是李傕、郭汜把持朝纲,这怎么可能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还在水火中,等着像叔父这样有作为的臣子解救,所以,叔父切不可为一时情面,而置大义于不顾。” 诸葛瑾现在是诸葛玄的别驾,专门为他出谋划策,周旋身边的人事。诸葛玄听得这番话,频频点头,但还是对抗旨不遵这个名讳有所忌惮。 诸葛诞:“爹爹,他来,咱打他个七零八落就是,孩儿给你做先锋,你稳坐中军帐听我奏凯而还便是。” 诸葛亮:“叔叔,陛下被困,天意我们现在是听不到了,不如听听人心。叔叔可到市井间走走,听听百姓如何说。” 诸葛玄为自己的后辈们有这样的见识、气度而欣慰不已。 这日,诸葛玄身着便衣来到街市,每走几步就不难听到百姓谈论有关朱皓要到豫章取代自己任太守的事。 “现在街市上的人都少了。” “可不是,生意不好做了,有点家底的都走了。” “这好日子是到头了。” “可不,也不知道太守是怎么想的,他要是和朱皓对着干,我就让我三个儿子都去当兵,这年头怎么都是个死,还不如为我们的诸葛青天去死。” “对,我这买卖也不干了,我也去,不就是一把老骨头嘛,百十来斤的身子骨,与其等着窝囊死,还不如为我们的太守而死,还省着埋了。” 诸葛玄听了感动,上前搭话:“可打仗要死好多人的。” 百姓并不认识诸葛玄,气恼道:“老哥,听口音,你是外地人吧。我们诸葛太守是几百年不遇的青天大老爷,为他舍去这性命,全当给咱儿孙积福了。” “就是,要不是诸葛太守,我那儿子现在哪能上学读书,一天小脑瓜这么一摇,一摇地,背地呱呱的,可像样了。” “这世道乱成啥样了,就咱们这还吃得上饭,冷不着热不着,这安生日子上哪找去?” 众人嗔道这人不晓事,亵渎了他们神圣不侵犯的诸葛太守。诸葛玄听得感动,差点落泪,点头拱手离开人群。 诸葛玄决定应战。百姓欢腾,很多人主动要求入伍充军。 诸葛瑾:“叔叔,朱皓等人远道而来,我们应守株待兔,预先排兵布阵,打他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大哥说得极是。朱皓等人是北方军队,不习惯水战,我们不如就布阵于鄱阳湖,可以少胜多,大振军威。” “这头阵就交由我了,我定当杀得他们落花流水。”诸葛诞小嘴撮动,配以音效,做了一系列快刀斩萝卜的动作。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