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废皇帝开始_第80章 宝知斋,六十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章 宝知斋,六十岁 (第2/2页)

不免会成为怀疑的对象。

    而且发展生意、成为耳目,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选择店的地址、选择人员,都极为重要,特别是人员方面。

    陈庐生做过先帝的侍卫,当时先帝就在房州做庐陵王。

    俗话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落魄的王爷也一样,那时候,房州的刺史动不动就会来敲竹杠。

    这也就是为什么,葛知员被抄家的时候,能够抄出数百万两的巨资。

    按照大唐的实际情况,别说是长史了,就算是朝中的大员,都未必能够抄出这么多的资产。

    取银子不难,陈家本就是做生意的,经常要进货。只要把银子伪装成货物,然后再打点好一路的官兵即可。

    此时,陈庐生起身上前,行礼道:“请王爷给买卖行赐名!”

    如今,既然所有的钱都是李重茂出的,而且陈庐生也说过,陈家所有的资产都是属于李重茂。

    那么,自然不能再以陈家的名号做生意了。

    这也是对李重茂作为幕后大老板的一种承认。

    陈知瑾与冯知雪也明白陈庐生的用意,当下也是起身行礼道:“请王爷赐名!”

    李重茂也是没有丝毫的客气,沉吟了一下,说道:“就叫做宝知斋吧!”

    三人均是一愣,他们也明白了李重茂的用意。

    冯知雪与陈知瑾的名字之中,都有一个“知”字,而“宝知斋”的“知”,很显然就代表了他俩。

    这表明了李重茂对她们的信任与重视。

    冯知雪与陈知瑾当下起誓道:“我等定不辱王爷使命,经营好宝知斋!”

    几人的表现,李重茂很是满意:“我也不留你们在王府了,你们莫辞辛劳,尽快返回长安!”

    “是!”

    在李重茂布置宝知斋、经营房州的同时,整个大唐王朝,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在进行。

    首先就是对田地的改革,果然如同宋璟所说的那样,开始动新贵们的土地,不少贫穷百姓都分到了田地。

    其次就是官僚机构的改革,裁撤冗员,选贤用能,撤换掉大量官员,换上精明能干的官员。

    在重视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朝廷的税收。

    这让整个大唐帝国的国力,蒸蒸日上。

    让李重茂觉得,起兵胜利的希望,更加的渺茫。

    李重茂没有起兵,大唐却在四处用兵。

    在武周时期,中华丢失了大量的国土,如今大唐要全部征讨回来。

    大唐强大,四周的邻居也不弱。

    强的有回纥、吐蕃、大食、波斯、东突厥,中等有南诏、靺鞨、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弱的也有西域三十六国和天竺诸国。

    天竺也就是印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众多国家林立。

    另外大唐的东南方,还有安南、吴哥等国。

    唐帝国版图辽阔,除了中央统治区外,内部还有契丹、韦氏、奚人等部落。

    为了更好的统治,震慑边疆,李隆基开始设置了节度使,总览数州的所有事物。

    节度使制度,就是唐朝割据的源泉,也是大唐衰落的重要原因。

    安禄山便是节度使。

    只是按照时间推算,安史之乱开始那年,李重茂六十岁。

    且先不说李隆基允不允许他活到那个时候,就算能够活到。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再起兵造反,未免太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