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废皇帝开始_第110章 全军没,太客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 全军没,太客气 (第1/2页)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时,窦建德兴兵于河北,他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与大唐作战时,抓住了大唐的淮安王李神通、李渊的meimei同安长公主、左武卫大将军徐世勣。

    徐世勣就是徐茂公。

    窦建德并没有为难他们,而是放他们回去。

    后来李世民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并将他们俘虏押回长安。

    当时的皇帝李渊,非要处死窦建德,而免去王世充的死罪。

    原因就是窦建德出身贫民,这样的人都敢造反,若不严惩,天下的百姓都会效仿。

    而王世充是公侯,出身世家,虽然残暴不仁,百姓痛恨,却被免去死罪。

    这让河北的百姓极为愤怒,窦建德抓了大唐的李神通等人,礼遇有加,而且放了回去。而大唐抓了窦建德,立刻处死。

    这就造成了后来,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造反。

    李世民率兵平定河北后,刘黑闼便躲藏起来,李世民一走,刘黑闼就再次造反。

    如此数次,让大唐不胜烦扰。

    刘黑闼能够如此的原因,就是河北人认为窦建德死的冤,感念窦建德的恩情,恨大唐的无情。

    后来李建成在魏征的建议下,挂帅亲征,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不断收拢人心,走投无路的刘黑闼被擒,斩首示众。

    刘黑闼的叛乱虽然平定了,大唐在河北的人心却失去了。

    后来的安史之乱,河北人心向叛军。再后来,藩镇割据,河北又是重要的割据之地。

    可以说,从大唐建立一直到灭亡,整个河北人就没有心归大唐。

    可见,在老百姓的心中,不会在乎你是否出身世家,是否身份高贵,只在乎你是否勤政爱民,对老百姓好。

    所以,这次契丹反叛,河北跟着一起反了。

    不过好在张守珪虽然没有取胜,但也没有落败,将这场反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御书房内,李隆基怒不可遏。

    “李重茂,居然敢自称朕,还敢黄袍加身,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李隆基的愤怒,让底下的姚崇、张说、李范等人战战兢兢,不敢直视李隆基。

    很快,李隆基便冷静了下来,他也知道,光是如此的愤怒,是不会有什么用的。

    “诸位爱卿,你们对这两场叛乱,有什么看法?”

    姚崇第一个闪身而出,开口道:“契丹这次叛乱,有奚人、河北百姓、突厥相助,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行动难以统一。”

    “张守珪乃是名将,只要朝廷给予充足的时间与粮草,击败叛乱是迟早的事情。”

    姚崇的这个说法,让李隆基的心安慰了不少。

    “李重茂反叛,看似只有三千人马,但影响甚坏,而且仅仅一个冲锋,朝廷便损失了上千人马。他们才是心腹大患啊!”

    这个判断,很是符合李隆基的想法。

    卢齐卿并非无能之辈,这么快的时间,败的如此之惨,不得不让人深思。

    “阁老觉得,朝廷应当如何?”

    “房州弹丸之地,朝廷大军压进,必然如同泰山压顶一般,将其彻底摧毁。”

    李隆基想了想,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于是问道:“哪位爱卿愿率军前往?”

    “臣愿往!”

    一人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