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新祭晨_潼关之战(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潼关之战(2) (第1/2页)

    京师近郊-禁军广天营

    孙海娣和江天岳骑马巡视军营,旁边还跟着一个禁军都统。

    “贤婿,人马粮草可统计好了吗?”孙海娣回头看向江天岳。

    “回父将,现已统计人马七万人,其中步兵五万人,骑兵一万五千人,另外五千人是铁骑,按照父亲给我的防守路线图,我认为应该留三万步兵一万骑兵驻守京师。其余的人马可以用来防守潼关。”

    “那叛军有多少人马呀?”随即他把头转向了那位禁军都统。

    都统先是愣了一会儿神,然后才行礼说道:“回将军,据末将统计敌军骑兵两万余人步兵两万人,其余大部分军队驻守并幽两州以御外敌。”

    “乱世在即,各地皆是暴乱,但这两位少将竟然还留着军队驻守边疆,而不是全军挥师南下入主中原。如若不是叛贼,孙某倒是想见上一见。”

    “依我之见,谢李二人若不是恰逢庙堂无能,定是志士能臣,怎之连年战乱,才让其成了乱世英杰杰。”

    “嗯...”禁军都统刚想说话,却又把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下去。

    “天岳,刘都统还望你等先领兵驻守潼关,莫让逆贼快马突袭占了先机。”

    “孙将军,末将今日还要做些准备,明日一早即可出发,您看如何?”

    “如此甚好。”

    ……

    当晚-王玉德府邸

    只见一文官和那位禁军都统和王玉德正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酒。

    三杯酒下肚,上午刚随着孙海娣逛完禁军大营的都统对着王玉德说:“九千岁,据小人观察这孙海娣刚正不阿,又有掌兵之才,可若是让他平定了叛军得胜回朝,怕是不会以千岁马首是瞻了,只怕那些文武百官也会攀附孙海娣了。”

    身着紫色袍子的文官也在一旁附和道:“义父!刘顿统说的对呀此人不像是为我们所用之人,需尽早铲除啊!若是今后让他掌握了御史台,那儿子这户部尚书岂不是第一个让砍头的吗?”

    “质儿不必慌张,有咱家在这陈国还轮不到他先说话,但若是想平定谢李叛军恐怕全国上下只有秦聿和孙海娣能做到了。其余的叛军都还好说,像李敢,不过一介农夫,要不是他身边有一个蓝嘉书院的蓝剑宗给他出谋划策,逢凶化吉,他那起义军闹腾不了半个月,就得让当地官兵把他当山贼给剿灭了。”

    “义父的意思是?”

    “这满朝文武大多都是买官上来的,除了有这身官服,他们跟寻常百姓没有两样,甚至都不如寻常百姓,所以纵使孙海娣再怎么正直,兵还得是他来带。”

    “刘都统。”王玉德说完瞟向禁军都统刘厂。

    刘厂赶紧放下酒杯,抱拳说道:“小人在!”

    “有事情还要劳烦你啦。”

    “千岁言重了,为千岁办事,那是小的几辈子修下的福分,哪敢说是劳烦,小的那是求之不得上杆子给您办事才对。”说完,刘厂谄媚的敬了一杯酒。

    “这话咱家爱听,但还是有件事情要你办,你要把你在军中之心腹安排在每个军内,自己要争取缓兵之位,平常孙海娣若是需要援军的时候,你晚一步再出兵,让他多吃些败仗,这样他在军中的威严就立不起来,懂了吗?”

    “小的懂了,公公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

    “哈哈哈哈,咱家就是喜欢听你说话,舒服!”

    ……

    第二日-京师-户部衙门

    一位身着紫色蟒袍的高官正做在椅子上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