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程世杰是想学刘寄奴 (第2/4页)
辽南存起来,银子不仅不会因为氧化而减少,反而会升利息。一万两银子每个月光利息就高达三十多两银子,存得越多,利息越高。 不少地主拿着银子来到银行存款,根据上一次管委会的工作报告中,委员杨芸娘汇报银行的发展情况,仅仅崇祯五年前七个月,银行累计吸收存银四百六十二万六千九百余两银子,每个月光支付的利息,就多达十四万多两银子,而贷款出去的银子则多达六百九十五万四千三百余两银子,每个月的利息就多达一百六十六万多两银子。 现在银行的员工已经突破了三千人,除去银行的开支,净利润多达一百多万两银子。赚钱只是银行的其中一项功能,更重要的作用,繁荣了辽南的经济环境。 除了盐厂、马车厂、银行,还有纺织厂,谁能想到不要钱的羊毛还能织布?而且织出来的布透气性好,防寒保暖,每个月也能赚十几万两银子。 别人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辛辛苦苦赚上十几万两银子就不错了,可问题是,程世杰才用多长时间? 对于宋献策嫌弃程世杰败家。 程世杰只是苦笑道:“文献,你可知咱们现在库存多少钢铁?” 宋献策摇摇头:“门下不知!” 程世杰随手从一名宁海军工程军户手中要过来一柄铲子。 宋献策接过这柄铲子,它的长度仅仅为三尺舞了两下,感觉比一般的刀剑重,那份量已经有点接近后金白甲兵所使用的双手重剑了。这是典型的尖嘴铲,湛蓝色的金属原色,一面开刃,一面则是锯齿,两侧各有两个小孔,看上去有点古怪。刨掉这花哨的外表,它也不过是一把铲子而已,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用途。 “这是……” 程世杰道:“这把铲子是用上好的钢材铸造的,极为锋利,能一下子劈断小指那么粗的钢条,堪称削铁如泥,不管是胳膊还是大腿,让它挥上一下都得断成两截!” 宁海军的工程兵不像屯田兵,屯田兵好歹还装备了一柄狗腿刀,可工程兵只装备这么一柄铲子,这种铲子用处多多,可以挖坑、砍柴、锯木、切菜,甚至可以当成锅子拿来煎炒一道小菜,深受工程士兵的喜爱,不少百姓也对它钟爱有加,不惜高价购买。 宋献策弹了弹产铲刃,只着传来的金鸣声,他神情惊骇:“这么好的钢居然拿来打造铲子,咱们的钢材多到这个地步了么??” 程世杰点点头道:“对,多到这个地步了!” 从汉朝到明朝,两千年来钢铁一直是战略物资,由中央政权牢牢掌握,走私铁料者重罪,原因就是钢铁产量稀少,异常昂贵。 如果大家对钢铁在古代的珍贵程度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的话,可以问问自己的祖辈,他们这一辈人有很多直到新中国成立二三十年之后都还在使用木犁。 钢铁难求,性能优越的钢铁更是千金难买,好一点的都拿来制造兵器了,次一点的拿来做农具,一丁点都不会浪费。 现在程世杰竟拿这样的好钢来做铲子,还是人手一把,那只能说明程世杰所掌握的钢铁资源已经多到超乎大家想象的地步,根本就不将钢铁当成稀罕货了。 程世杰苦笑道:“咱们现在投产的钢厂共计七座,还有四座在建,昼夜不停的炼钢,一个月可以产钢铁一百六十余万斤。” “一百六十余万斤?” “这只是一个月的产量!” “那一年岂不是……” “没错,将近两千万斤,最迟到下个月底,第八座钢厂也会投产,第九座钢厂会在十一月上旬正式投产!”大风小说 程世杰道:“预计年底,我们每个月的钢铁产能会有两千五百万斤!” 宋献策深吸一口气道:“两千五百万斤?” 这几年几乎大明一年的钢铁产量了,如果是一年,那这个数字还要乘以十倍,哪怕是乘以十倍,对于大明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摊到一支拥有一亿五千万人口,还是远远不够的。 可问题是,程世杰只算是一个小军阀,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不过考虑到那些钢材性能非常优越,也让人不敢轻视。 程世杰道:“谷贱伤农,铁贱同样也会伤及工厂,所以本帅只能把这些钢铁消耗掉,要不然怎么办?卖给建奴?” 宋献策摇摇头:“那不行!” 程世杰现在也非常苦恼,随着钢铁产能的越来越高,库存的钢铁已经堆积如山,钢铁却是战略物资,不像后世,哪怕一座民房大楼修建,也要使用几十吨的钢铁。 “现在只能把这些钢铁与水泥一起,建造成坚固的城堡!” 程世杰笑道:“这并不是浪费,也不是败家,而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程世杰非常清楚皇太极的用意,他是在等,等宁海军的秋粮入库,等宁海军把粮食从地里收下来,他们好捡现成的。 程世杰没有贪心,在太子河停止了继续向北前进,这个防线就沿着太子河向东而建,从西部西起三叉口,沿太子河沿线依次修建八里湾、刘家堡、西山堡、水冶镇四座城堡,然后西马寨、东马寨再到千山镇、小汤河沿途修建十二座镇堡。 由于这些地方大都没有名字,程世杰取起地名也相当随意。 十二座新城堡同时施工,无数工程军户们紧张的忙碌着,修建城堞,加固城墙,宁海军军则陆续开进建在道路旁和山地险要处的堠台,正式布防。 全军士气高昂,建奴快要来了,又一次海州大捷离他们也不远了。 …… 沈阳城皇宫,皇太极接到了非常不好的消息,接连收到部落被整个部落消灭的噩耗。 沈阳城外的大道上,烟尘滚滚,旌旗猎猎,人喊马嘶,蔚为壮观。 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正白旗、镶蓝旗、镶白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