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3 不一样的需求(补更3) (第1/2页)
开工上电是由生产组冠军刘虹按的开关,主要是借一点运气的意思,张浩南还额外给了一个红包。 乡下盖房子或者农忙,来帮忙的同乡中,手脚最勤快的那一个,老东家多少也要额外准备一碗rou。 都是一个意思。 也是一种的奖励。 “他娘的,现在社会是真的看不懂,这包装都要比rou松贵了。” 看着新的两款精装富贵版包装,那鎏金文字加年画一样的配图,当真是喜气洋洋一团锦簇。 袋子里面塞盒子,盒子里面放泡沫盒,泡沫盒里面放rou松瓶,然后再附送一本文化宣传册:百年老店,大桥rou松。 全是吹牛逼,一百年前都没有大桥镇,本地最出名的就是青龙岗。 而宣传册里面,还把青龙岗也给蹭上了,山上的寺庙如何有文化,山中的传承直抵春秋。 至于吴王喜欢西施,到底是不是因为西施亲手搓的rou松,压根都不重要。 反正你就跟西施沾了边,你吃不吃吧? 离谱的当然是青龙岗的寺庙塞在rou松盒里,张浩南也就是笃定山上的老法师不敢来找自己单挑,算是欺负人了。 不过香油钱还是给了一点的,青龙寺今年要建素斋馆,张浩南捐这点钱,老法师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额米豆腐,善哉善哉。 虽自己也反感过度包装,但没辙,这年头逢年过节拎两盒礼品,怎么地也得上档次,普遍就好这么一口。 “大桥rou松”跟别的礼品一比,有一个极大的优势,这玩意儿的确是rou眼可见的能吃且好吃。 可不是什么摇匀了糖水,老百姓又不是真傻,喝两瓶水就能长脑子变聪明,那事情倒是简单了。 “现在就是越贵越好卖,大几百的都有销路,老板你看这一款,腊月里卖了六百多盒,这就三万多啊。” 王爱红也是觉得离谱,他在糖烟酒公司的时候,还没有体会这么深刻,现在到处谈订单,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都见识过了。 大开眼界。 “所以正经的平价rou松反而卖得没有礼品装的好呗。” 应该走量的走不了量,当添头的高端产品卖得爆火,真是让人头秃的畸形市场。 “伱这玩意儿好是好,可真要是自己吃,那也不敢半斤一斤的买啊,只能弄个二两三两的。吃,一个月几百块,哪够三五造的。” 王爱红着又道,“不过外经贸酒店的烘焙房,倒是有了长期订单。” “弄面包蛋糕的,算是人情往来吧。” “倪经理这个人是真好话。” “他是看菜下饭的,不过无所谓,和气生财嘛。” 张浩南扫了一遍手上的报表,然后一扔,“今年大头还是香肠,国内外订单都要爆,抓紧时间招工。” “这再扩招,万一订单冷下来,这么多工人扛得住吗?” “今年市政府会帮忙牵头,跟几个大型连锁超市谈判,让我们的产品也进驻。有的大超市有腌制品代加工业务,他们看中我们的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准备委托给我们做。” 香肠oem,也算是新开辟出来的业务线。 再一个“大桥rou食加工厂”的用料,都是稳定管控,毕竟有自己的养猪场,食品安全是一条龙的。 四月份随着两组沼气池开始送气,加热流程也会分离出来,又能省下很大一部分电费。 这个模式,魏刚十分看好,打算在神鸟镇、西沙镇还有农场也搞个试点,从未来rou类需求的潜力来看,这是大有搞头的。 “老板,罐头现在也很好出货,尤其是红烧rou和糖醋排骨这两样。我看,是不是招工先优先罐头厂?” “我看这个糖醋排骨,怎么还有出口的?” “不多,就西雅图的一个商人。”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