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回 沈世魁 (第1/2页)
“肃肃(suo)兔罝(ju),椓(zhuo)之丁丁(zheng)。赳赳(jiu)武夫,公侯干城……” 杨承应捧着诗经,教自己的亲卫们,学习《国风》第七篇兔罝。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话,具体到杨承应这里就得改一改。 改成学习从身边的人抓起。 想让士兵都学习,就得从他的亲卫开始。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教亲卫读书识字。 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家伙,对于书本知识不感兴趣,他们又不指望考科举。 即便当着自家主帅的面,他们之中也有好几个打瞌睡的。 其中比较突出的,要数孔有性和孔有德兄弟。 两兄弟在站岗的时候,生龙活虎;读书识字的时候,哈欠连天。 也有学得认真的。 比如耿仲明,和刚投奔的他弟弟耿仲裕。 瞧他们这个懒散样,杨承应决定学一把孙权,劝一劝这些“吴下阿蒙”认真读书。 “好了,都别睡了。” 杨承应用戒尺敲了敲石头,“我看你们都要睡着了,那我给你们讲个故事,醒醒瞌睡。” 听说有故事,亲卫们瞬间来了精神。 “你们听过三国大戏,知道关公走麦城的故事吧?” 杨承应问道。 有人立刻答道:“听过。” 不少亲卫点头附和。 “好。我这个故事很简单,就和这段故事有关。” 杨承应问道:“抛开忠义立场,你们觉得吕蒙应不应该白衣渡江袭杀关羽呢?” “应该。” 第一个回答的人是孔有性。 “理由?” 杨承应问道。 孔有性想了一下,答道:“关羽在长江的上游,如果他想,只需要顺江而下,孙权就危险了。” “这话不对。” 孔有性话音未落,就有人开口反驳。 杨承应看了眼说话的人,原来是耿仲明。 “你说,为什么不对。” 杨承应鼓励的说道。 耿仲明道:“你刚才这句话,有个重要的漏洞。你说他想,关羽却正在北上攻打樊城的路上。” “一个揣着金元宝的人过闹市,谁管他是男人还是小孩。同样的道理,关羽占据长江上游,这就是他的‘罪’。” 不等杨承应说话,孔有性就出言反驳。 “按照你的意思推演,吕蒙袭取荆州应该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耿仲明笑道。 孔有性想都没想,便道:“没错。从此孙权不用担心挨打,可以专心发展。” “那好。”耿仲明道,“荆州的北边是襄阳,在曹cao手里。西边是永安,在刘备手里,对吧?” “对。” “虽然对曹魏称臣,曹丕却一直想打他。西边又得罪了刘备,请问一家独自面对两家的攻打,几成胜算?” “这……” “如果诸葛亮不顾全大局,而趁着曹丕几次南下攻打孙权,压力是轻还是重?” “这个嘛。” “鲁肃制定联刘抗曹,把江陵借给刘备。目的是想让刘备分担来自北方的压力,却被吕蒙破坏。 从此独立面对曹魏的压力,直到灭亡。” 耿仲明款款而谈。 孔有性被问得哑口无言。 弟弟孔有德连忙出声:“你刚才说是借,哪有不还的道理。 可见刘备等人都是无耻之徒,简直是rou包子打狗。” “荆州南边的四个郡可没借。”耿仲明反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