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三回 有备无患 (第1/2页)
对于耿仲明的自作主张,杨承应没有苛责,只是让他下去。 耿仲明却没走:“将军,属下有话要说。” “你说。”杨承应坐回主位。 看这个样子,不让耿仲明把话说完,非得憋疯。 “将军!” 耿仲明上前一步:“您可知道,整个新屯到处是闲言碎语,都冲着您和女兵,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说到最后一句话,耿仲明都替主将委屈。 杨承应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要是没有才觉得奇怪。 “你,相信我吗?”杨承应问。 “当然相信!” 耿仲明毫不犹豫的回答。 杨承应笑道:“如果你相信我,就应该相信我的决策。相信我做的是对金州最有利的事,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属下明白了。” 其实耿仲没想明白,但他相信自家统帅不是傻瓜,专门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一个新的计划在杨承应心底产生了。 送走了谢四妹,打发了耿仲明,杨承应召来范文程。 “这位徐侍郎什么时候走?” 范文程一进来,就问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杨承应轻咳几声,一边抬手示意范文程坐,一边喝口茶,润一润喉咙。 放下茶盏,杨承应笑着问道:“你这么盼着徐老走啊?” “自从听说将军和徐侍郎因为女兵的事闹得不愉快,属下一直躲在衙门里,大半个月没露头。” 范文程笑嘻嘻的说道。 看得出,他其实没那么怕徐光启,只是不愿意火上浇油罢了。 在投降之初,范文程头顶建虏金钱鼠辫,身穿大明衣冠,他肯定害怕见到徐光启等大明文臣。 现在不同,他的头发已经长了出来,和鲍承先管理地方也有了一段时间,自认为治理效果不是有口皆碑,也至少是善政。 “好啦,这些闲篇儿以后再扯。” 杨承应说道:“秋收情况怎么样?我可等着粮食应急呢。” 应急当然是玩笑话,秋收情况才是重点。 范文程似乎早有准备,立刻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双手奉上。 “将军,这里面是这次秋收的成果。” “的确不错。” 粗略的看了一遍,杨承应赞不绝口。 册子上面记载了新屯周边百姓实际人丁,以及这段时间开垦出来的土地。收获的各类作物,都有详细的名目和数量。 同时,上面还有关于人口流逝和补充等情况的详细说明。 “怎么会走这么多人?”杨承应有些吃惊。 范文程叹了口气,禀报道:“属下正要说这件事,不少百姓感觉故土难舍。带着家人,扛着收获的粮食,离开金州返回故土。” “真的吗?”杨承应盯着范文程。 “属下还有一个比较不合适的推测,将军听了千万别恼。” “你只管说,我受得了。” “属下也曾派人询问过逃走的人,他们有的人说了实话。觉得复州等地没人管,他们可以自给自足,不……不用给我们上缴粮食。” 知道可能触怒将军,范文程说到这里时,有些犹豫。 杨承应却笑道:“这是人之常情。只是,他们不该此时离开。应该等到春季时节,再离开。” “嗯?”范文程双眼瞪得贼大,没想到将军会这么说。 杨承应继续道:“秋季一过,天气转冷。奴兵就要倾巢而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