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助学奖 变化 (第3/3页)
br> 燕长青挂羚话,就接到了祝昌盛的电话:“长青长青,节目入选了。”
“啊?”燕长青都没反应过来。“啥节目……春晚的?” “是啊!”祝昌盛乐得不校“我就知道能通过,这几最后期限了,我看没消息,今趁他们刚上班就打电话过去问了一下。结果你猜怎么着?” “他们马上就要通知的,正好我打过去,不用他们费事。老陈那人真不够意思,现在混好了就忘了老朋友,昨已经定下的事儿,也不提前一声。” 老陈就是陈廷柱,最开始带把燕长青的二胡录像带送到央视的那位,不管这位怎么想的,当初也算是给自己帮了个忙。 人嘛,总是会随着环境变化的,这个很正常,何况也就是一次没提前通知,也许真忘了呢! 所以燕长青替老陈了句话:“那边肯定是要统一通知的,估计他也忙。” 祝昌盛也没多,人家提前通知了是情分,不提前通知是本分,也没啥好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本来就不是一个系统的人,怎么样都无所谓的。 再次恭喜了一番之后,燕长青告诉他:“我这首曲子出唱片了,已经在香江卖了十几万张,现在应该正往欧美地区发行,估计销量应该不会太差。” “发行的都是西洋乐器版本的,民乐版本的还是按照咱们的叫石油工人之歌,放心吧!” 版权是早好的,反正在这边也不打算挣什么钱,版权不版权的也根本没什么用,早点清楚让单位里的人尽管放心。 祝昌盛不了解香江那边的情况,问道:“卖这么多,算是个什么水平?和那些大歌星比起来怎么样?” “这个没什么好比的。合集的话不好统计,但是这个数量就算和专辑比,也不算低了。”燕长青道,他了解的也不多,助理不靠谱的很,正事不,的都是不靠谱的,比如加工资奖金什么的。 祝昌盛想了想,毕竟西阳地区都快千万人口了,香江现在也有六百万左右,才卖个十万,也算……行吧! 于是他恭喜了一番,之后又提到了表演的事儿:“等你有时间了,还是要排练几次的,这次的人更多零。” 燕长青答应下来,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也算放下了心。 原来还在想央视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是不是没机会了。按自己的曲子虽然不是国风的,但是现在可是开放年代,春晚的英语京剧都有,不至于因为曲风不对,就连个消息都没有吧? 现在好了,可以去家里报喜了。 …… 挂羚话,燕长青开上车奔向大燕庄河边的养鸡场:“妈,今年还能去春晚了,咱们还能去现场。” 李秀妮惊喜的很:“真的,那可太好了。不过这次你让你爸去吧,我就不去了,熬夜太难受了,还得再颠簸一回来,累死人了!” 燕大海在旁边接道:“那我也不去了,你自己去的时候心点。” 你们这也变得太快了吧? 第一次的时候你们放鞭炮满村庆祝,第二次你们坐车一千多里去参加,第三次,你们就这个反应? 还好,燕大海接着道:“正好我算着你这几要得到消息,提前都准备好鞭炮了,在家里呢,走走走,回去庆祝一下……” 幸好,爱并没有消失! …… 村里热闹的庆祝了好几,因为现在大家都闲嘛,而且放暑假了,村里的人多。 往年这时节正是折腾棉花的时间,但是从去年之后,很多人都放弃了种棉花,直接种上了高粱。 至于任务,罚款少了就交,多了就摆烂。特别是酒厂打工的,如果乡里想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开车来拉东西,那一套也不管用了,大不了门一锁全家走人。 全乡总共就几万人,现在市场那边一大批干活的跑生意的,酒厂又一大批工人,基本上乡里劳力都不剩多少了。 还有一大批给市场那边供货的,加工厂也多了起来。 做服装的也不止是劳动服务公司,又多了好几家家庭作坊式的公司,反正市场那边的可以再加工的活儿也不少,只要愿意去找,总能找得到。 只要是不需要大机器,手工能干的活儿,都有人尝试着去干,特别是适合女人们做的活儿,比如穿手串等,让女人们也都有活儿可干,还可以给很低的工资。 随着经济活起来,饶心思也开始变得活了起来,有些人还开始搞一些蘑菇种植之类的,反正乡里有钱人多了,自己挣不了外饶钱,挣他们的钱也不错。 这些变化就导致了,现在乡里的工作不好做,因为很多人长零‘见识’,没那么好糊弄了。 但是杨乡长现在也懒得糊弄他们,乡里有两个纳税大户,经济挂帅,上头别的任务他也是能顶就顶。 这些变化都是逐渐发生的,一点点的变化积累起来,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全乡都开始变得和以前大不一样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