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阿姨,新闻 (第3/3页)
姨的工资一定是不少的,甚至可能达到六位数的月薪,但阿姨看起来仍然显得清贫。其中缘由,九溪不想问起。
两人进到一间小房子里,阿姨开了灯让九溪坐了,又给他沏茶。 屋内布置很简单,木质家具,棉布垫子,装饰物少得可怜,大片大片地露出白花花的墙面,看起来却很整洁。 逼仄的空间给九溪造成一种很压抑的错觉。曾经他在宿舍里和组长住着二十来平米的小空间,比这里更窄,又挤满了大家具小物件,却从来不让他感到难受。他不明白为什么。 直到阿姨开始在厨房忙活起来,饭菜的香气四溢,九溪心情才变好了。 阿姨开了电视给他看,咕嘟咕嘟的煮饭声、酣畅的炝锅声、主持人的话音合奏起来,热热闹闹地驱散了负面情绪,九溪才浑身放松下来,乐呵呵地看节目去了。 阿姨的老伴也回家里来了,九溪跟伯伯问好,对方也显得蛮高兴,坐下来叽哩哇啦就开始讲H市方言。九溪走神看电视,就半懂不懂地听他说话,时不时应和两句,伯伯唱独角戏,兴致丝毫不减。 三人围坐在桌前吃饭。 阿姨的手艺和从前一样好,还是那道东坡rou,给九溪香得直冲脑门,但他好歹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为了一口吃的哭闹了,只是默默地咀嚼着,觉得滋味充满特别的眷念。同一道菜,明明组长做得不比阿姨差,却总少了点什么在里面。 伯伯满面红光地一边喝酒一边独自聊天,没人回话,阿姨一直嫌弃地瞪他。伯伯身上穿了个白色背心,背有点佝偻,头顶也秃了,九溪不知他在做什么工作,总之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签文件。 小小的房间里因为伯伯的讲话声、碗筷声、电视声而显得温馨,九溪偏过头去看电视,很享受这种能在吃饭时看电视的乐趣,因为这是不被家里允许的陋习。 央视的频道还在直播着新闻。 一边是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报声,一边是伯伯鸟语花香的方言,九溪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跑到了新闻上,不去分辨伯伯在说些什么了。 “……视察G市……指明方向,树立信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扶贫力度……” 新闻内容平淡,九溪边吃边听,左耳进右耳出了,没太在意。 “……下面来看国际要闻……引发局部海啸……科考队在南极发现……” 听着听着,九溪突然猛一个哆嗦,“南极”这个词一下子在他脑内拉响警铃。 南极? 九溪立即放下了碗筷,聚精会神地看起了新闻。 电视上的画面正播到一片白蓝的冰川景色,然后切到了科考站的钢铁房子,主持人的稿子已经念道了后半部分,只听他说:“……被称为‘龙洞台阶’,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讨论。” ——什么东西,听起来像旅游景点。 屏幕上还在播放南极景色:“格罗夫山与查尔斯王子山的探险队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休克甚至短暂失明症状。科学家认为,该症状很可能是由于长期适应冰川工作环境,转换到暗色光线时造成的‘逆向雪盲’,无需恐慌。” ——哦,原来是探险队出了点小状况。 这应该蛮常见的,人没遇难就行。估计是有什么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会对此煽风点火,又说什么南极发现远古病毒,让探险队被感染了。因此才要出来辟谣。 九溪心里竟然有点小失望,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而且新闻跟毌天枢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只不过是提到“南极”,让他白激动了。 阿姨看他专注看电视,还给他夹菜,九溪歉意地笑了笑。 电视画面一转,出现了一片黑色的裸地、在昏暗中的矿道,把九溪的注意力拉了回来:“目前,陨石猎人队在格罗夫山发现的陨石阵、与‘龙洞台阶’中的图腾之间的联系尚未被证实。科考队员称,在人类对南极探索的两百年历史中,仍有未被记录的南极登陆行为。在这片遥远神秘的南方大陆上,还有太多未解之谜亟待揭开。” 九溪突然大惊失色。 “未被记录的南极登陆行为”岂不是说,除了各国科考队和历史上的南极探索,还有人登上过南极,并且留下了值得研究的记号?这……会不会和毌天枢有关系? 紧接着,屏幕上的图像更让他心头一紧。 画面显示一片冰川中的裸土,许多黑色的陨石在那片土地上露出来,不像在白色的冰原上那样显眼。从俯视图仔细看时,才发现这些陨石大约沿着直线排列,构成了两横两竖的图案。 科学家不解其意。九溪却觉得一口气提到嗓子眼,难以呼吸。 因为他对自己的姓氏格外敏感,看到那个陨石阵图案时,就反应过来——那两横两竖,像一个拍摄颠倒了的、不太规范的“九”。 难道说……这、应该不会是他想多了吧! 九溪一边用力呼吸着,一边着急地摸出手机,想要把今天的新闻稿搜出来,仔细读完全文。 谁知,他刚一拿出手机来,就看到两条未读消息。 第一条是毌天枢大概半个小时前发来的:“看新闻。” 第二条是她刚刚发的:“看到了吧?嘿嘿,乐。” 九溪觉得惊讶到了极点,反倒笑出了声——妈的,毌天枢这个神(经病)还真是有点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