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学士故都重游 (第3/3页)
演火铳的三段击。 朱常淓看的出神,但又总觉得不够完美,因为在上次战事后,他发现火铳的问题很多,大多士卒虽然背负火铳,但都不愿使用。
后来经过询问了解,他才知道,原来这东西经常炸膛,而且火药保管起来极为麻烦,但凡下雨天,或者空气潮湿,这火铳就会变得晦涩难用。 但火铳又是明军野战利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快速成军。 想当年,大秦的强弓硬弩射穿了六国,但在这背后,要知道一名弓兵或者一名弩兵的选用标准那都是相当严格的。 臂力不够,你连弓弦都拉不开,更别说要训练准度了。 所以朱常淓现在很纠结,这火器之利,他是见识到了,可是其弊也大。 到底如何使火铳更加趁手,这是个问题。 “火药局可能改进火铳?”朱常淓问身边的张国维道。 “回监国,火铳改进事关矿产,冶铁等方方面面,火药局一直在尝试,但并无多大进展。”张国维摇头道。 “要是有不怕雨天的火铳就好了。”朱常淓叹息道。 身边重臣听见潞王竟有改进火器的想法,不禁有些惊讶,但旋即又平复下来。 “监国,此事或可交闽督郑芝龙办理,洋人擅火器,或可延请一二名匠为朝廷所用。”阁臣姜曰广建议道。 “甚好!就这么办,越多越好,不要在乎银子!不光是火铳,凡是精于火器铸造者,统统给本王送到杭州。办成此事,他郑芝龙大功一件!”朱常淓连声赞同道。 “既然如此,何不再一并购买洋人之先进火炮,充实一下军备呢?”在几人身后的陈子龙不禁出声建议道。 “卧子所言甚是,可购买些许,回来后令工匠仿造,也算是革新火器之法。”张国维赞同道,刚好顺带的事情,不如一并办了,反正看潞王不像是缺钱的模样。 朱常淓准了陈子龙的建议。 这可让一直没吭声的高弘图满腹苦水,他现在兼理户部,那银子可是精打细算,虽然杭州储银丰富,但也经不起大手大脚的花。 朱常淓瞥见了高弘图愁眉苦脸的样子,不禁心中好笑。 “高阁老,手头紧的话本王可以给你借一点的。”朱常淓逗高弘图道。 “是啊,高阁老,我这里还有攒着的俸禄,一并借你!”张国维调笑道。 高弘图见几人挤眉弄眼的笑话他,不禁死撑着说道:“放心吧,不论多少银子,我户部绝不会却分毫!” 众人朗声笑了起来。 朱常淓知道高弘图是个爱面子的人,如果他真的答应借钱,那只能说明他能力不足。 这时,黄道周悄悄偏头向高弘图道:“研文兄可要借贷一二,在下只收一分息,绝对优惠!” “你......”高弘图被黄道周气的吹胡子瞪眼,半天说不出话来。 观演结束,众人散去。 回到内阁值房的高弘图靠在椅子上发着呆,面前的桌上摆放着库银账簿。 户部存银,五百万两。 回来的路上,张国维好心告诉高弘图,千斤红夷重炮,本土打造也得将近一千两白银,更别说向洋人采购,来回运输,一门炮下来也得千两往上。 更别说还有炮弹、炮架、装具的费用。 这还只是单纯的火炮费用,还没算炮兵的饷银呢。 一架三千斤重炮,怎么也得配炮车两副,挽马十六匹,士卒五十人吧。 张国维一通专业解说,直接给高弘图整懵逼了。 他瞬间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阁老,监国差人送来了银子。” 佐官来到高弘图面前汇报道。 高弘图一听银子两个字,瞬间活了过来,直接蹦了起来,连呼道:“还是监国体恤臣子啊,监国圣明!” 出门一看,王府侍卫正在往院内搬着箱子。 高弘图乐开了花,急忙命人接收。 这时,李宝笑呵呵走了进来,见高弘图喜笑颜开的模样,不禁会心一笑,走上前去,说道:“高阁老?” “哟,李公公,有劳了,代本官多谢监国慷慨解囊!” “高阁老,监国说写个借条。”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