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零七章 爹,我想吃rou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七章 爹,我想吃rou (第2/2页)

原来如此!怪不得他自号塞翁先生。”卢若腾恍然大悟道:“塞翁失马,谢翁失柳,真是有趣。”

    于颖看着卢若腾一脸不解,不知道说这些做什么。

    卢若腾却是沉思起来,他问这些,自然是为了了解谢三宾,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现在看来,谢三宾应当是不好女色的,他钟情于柳如是,甚至不纳妾,常在诗词中感怀,由此可见一斑。

    可他贪财吗?

    这是卢若腾一直以来心中最大的疑问。

    据他所知,谢三宾固然人品不佳,但并没有在曾经的任内大肆敛财。

    而且他丁忧回乡之后,也只是闲居月池畔,为了诗词斗酒,纵情书画,他修建了两处别业。

    一处是宁波延庆寺的寄园,一处便是杭州西湖滨的燕子庄。

    关键是这都是为了他的兴趣爱好所建。

    见卢若腾沉思走神,于颖轻轻叫了两声。

    “藩台?若无事,下官就先告退了。”

    “啊?哦哦哦,好,颖长快去休息吧。”

    于颖行礼,一脸狐疑地离开了衙门,回自己的宅邸去了。

    旭日东升,一扫阴沉之象,天上的愁云也转瞬散尽,不知所踪。

    平水镇,田间地头忙碌了许久的农人们纷纷返回了村落,准备用饭。

    煮稀粥的那户草棚旁边,朱大典坐在小马扎上,翻看着鱼鳞图册。

    棚子中,探出两个小脑袋来,好奇的看着一身绯袍的朱大典。

    朱大典察觉,合上手中册子,笑着朝那两个黄髫小儿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过来。

    “你是来要饭的吗?”

    “为什么你穿着红色的衣裳,真好看!”

    两个孩子天真的问道。

    朱大典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尘土的袍服,不禁自嘲一笑。

    正要说话,却见那妇人赶紧将两个孩子拎进了棚子里,小声的训斥起来。

    一名青年人手中手中捉着镰刀朝着棚子走来过来。

    见门口坐着个陌生人,再一看,竟然穿着官袍,吓得他三步并做两步,赶紧回棚子里查看。

    见妻儿都在,那青年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向朱大典叩拜。

    “起来吧,村里何人话事?”朱大典见村民陆续归来,便问那青年道。

    “回大人,是小的。”那青年人说道。

    朱大典点了点头,他早已猜到,因为之前环顾四方,唯此一家妇孺年纪不大,而且尚有稀粥可食。

    余者则都是吃糠咽菜,清晨,那几个进山的老妇就是去寻野菜充饥。

    想来,此户便不一样。所以朱大典才一直在此等候。

    那青年不知道眼前是多大的官,眼中有些畏惧。

    朱大典询问了一些村子的情况,这才知道,原来这里的人,都是从北方逃难来的,被谢家招募,在此种田。

    谢家给他们的,则是可以吊住命的粮食。

    别看这里良田千顷,没有一分属于他们自己。

    这些人能有口吊命的食物便已经满足,更别说工钱了。

    可以说他们就是谢家的免费劳力。

    “既然谢家给了你们活命的口粮,为何看你们依旧食不果腹?”朱大典问道。

    “不瞒大人,前些日子,东家说朝廷召义师勤王,为了响应朝廷,把我们这批人中的年轻人全部送去从军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在此......”青年低声答道。

    朱大典心中已经明白,这些老弱是被谢家抛弃了!

    他又问了一些情况,了解到了眼前的青年人是因为识得几个大字,才被留下,在此负责照看谢家的田地。

    听了眼前这蓬头垢面的汉子一番话,朱大典身后的两名书生目瞪口呆,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何放着满地的稻米不食了。

    那青年说,东家要求每年上交的粮食,年年递增,往年收成好,他们能盈余一些留着自己吃,可是自去年开始,每年上交的粮食他们都只能勉强维持,更别说留一些自己吃。

    朱大典不禁感叹谢家的无情,别的佃户再狠,不过三七,亦或是二八抽成。

    可眼前这些人,谢家是十抽十一啊,完全是拿这些人当消耗品。

    青年人见大官不说话了,紧张的咽了咽口水,余光看见了妻子投来了担心的目光。

    “爹!我想吃rou!”

    小孩趴在棚子边框上,悄声喊道。

    青年眉头一皱,脸色变得惨白,表情也难看起来,撑在地上的双手抠进了地面,看上去十分痛苦。

    朱大典疑惑,从小马扎上挪下屁股,蹲到了青年面前,凑近问道:“你怎么了?”

    青年一抬头,眼睛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

    朱大典的亲兵一看,赶紧上前戒备。

    那孩子稚嫩的一句话,引得四周歇息的农人也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气氛忽然变得诡异起来,四周变得寂静无声。

    朱大典身后的众人也都感受到了一种可怕的窒息感,就像是从地府散发出来的阴气。

    这让他们警惕起来,有些心惊地环顾四周。

    朱大典起身,悄悄朝身后比划了个手势。

    身后的亲兵看懂,开始缓缓后撤。

    朱大典一边警惕地看着眼前的村民,一边缓缓倒退。

    那些村民的目光死死汇聚在他们的身上,平静而又诡异。

    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的那两名书生吓得缩在了随行胥吏的身后。

    一行人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村子,在朱大典的带领下迅速离开。

    直到一口气跑出老远,那书生才不解的问道:“大人,方才是怎么了?”

    其他的胥吏们也是不解,纷纷投来了疑惑的眼神。

    朱大典亲自牵着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只觉得自己方才经历了生死一般。

    听到书生发问,他又想起了那青年犹如厉鬼般的模样,心悸后怕不已。

    对于刚才突发的变故,他心中隐隐有所猜测。

    “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