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四十二章 冒雨袭常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冒雨袭常州 (第2/3页)

源不断地往城中运粮。

    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的前往蔡泾协助官军。

    城中几座粮仓全部堆满。

    熊汝霖一边派人向各街坊转运粮食,一边往各营派送囤粮。

    “抚台,末将有一事相求。”

    “皕亨但就是。”

    “末将想率军出征。”

    熊汝霖一愣,随即抚须大笑,道:“你阎应元胸有鸿鹄之志,去吧,海阔凭鱼跃,高任鸟飞。”

    “好好跟鞑子算算账,为死难的大明军民报仇雪恨!”

    阎应元神情肃穆,深深一拜,道:“末将谨遵抚台之命!”

    熊汝霖心中十分器重阎应元,他当即授予阎应元巡抚令箭,在苏松地界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这让阎应元心中感动不已,熊汝霖对他,可谓是知遇之恩了。

    灰云白露凝黛瓦,风刀雨剑劈霜山。

    清晨,一声鸡鸣,格外悦耳。

    细雨绵绵,江阴城西门外,阎应元带着数员大将驻马回望。

    身边,是四营兵马,两万大军正容光焕发地向西进军。

    “咱大明领两万兵的典史,您可是独一份。”

    王公略骑在马上,望着在秋雨中显得有些残破的江阴城,心中悲喜交加。

    悲在江阴城遭此大劫,阖城人口,三去其一。

    喜在朝廷的援军终于到来,现在形势逆转,轮到他们去揍那可恨的鞑子了。

    “哈哈哈,咱阎公早晚位列庙堂!”李九郎吹捧道。

    “到时候,可别忘了我等啊!”邵康公咧着大嘴喊道。

    江阴众将闻言笑声一片。

    阎应元微微一笑,道:“功名志在马上取,当今潞王雄才大略,诸位,奋勇向前!”

    “大军西征,直取花马刘!”

    罢,拨马,一骑当先!

    王进忠,钟牧离、曾化龙、张调鼎、徐观海、徐望澜、王公略、邵康公、李九郎等数员上将大义相随。

    孝廉夏维新、诸生章经世、中书戚勋、庠生许用四人亦受陈明遇之命从军辅助。

    江阴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相送。

    更有未能出征的伤兵疲卒,登城高歌送别。

    “江波万里兮路绝重围,勇气咆勃兮大义无愧!”

    “巢禽失树兮飘游于野,兄弟上阵兮同心死节!”

    听着这熟悉的曲子,出征的将士们纷纷回望。

    骑在马上随着后军的许用,此时再听自己作下的曲子,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斜风细雨三军哀,一曲长歌尽东来。

    大军堂堂之阵,朝着常州府城滚滚而去。

    清军的探马仓惶急报,是江阴发来了大军,剑指常州。

    刘良佐可谓是半日三惊,探马的消息如雪花般飞到了他的案头,弄得他心神烦乱,不知所措。

    只能不断催促手下加固城防,死守待援。

    虽然他手中还有三万多士卒,但是他知道,江阴兵是来寻仇的,不可挡也。

    所谓哀兵必胜,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且他若是主动出战,一旦战败,失了常州府,那南下的叶臣部主力的后背就会露给明军。

    眼下,他只能死守,等待无锡的汉岱部派兵救援。

    “报,江阴兵马急行,距我不足二十里!”

    “滚滚滚,再探再报。”

    三万兵守城,刘良佐还是心里有底的,但他有种预感,此番明军来援,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若仅仅是从黄田港登陆,向江阴输血,很可能会遭到三面夹攻,杨舍,常州,无锡,合兵有十万之数。

    正在堂中望着院中雨幕苦思的刘良佐,忽然感到后背一阵寒凉。

    本想唤人加衣,却不想又有斥候冒雨而来。

    “死了妈了?哭丧个脸。”刘良佐没好气地骂道。

    “伯爷,不好了,无锡急报,明军十三万大军横扫苏州,势如破竹,不日便会兵进常州!”那斥候苦哈哈道。

    刘良佐闻言,浑身一颤,仿佛五雷轰顶,整个人都僵住了。

    过了许久,他才厉声问道:“消息当真?”

    “伯爷,当真!”斥候擦着脸上的雨水十足肯定的答道。

    刘良佐的心瞬间就像是掉进了冰窟窿。

    明军哪里来的十三万大军?

    莫不是在虚张声势?

    “去传命,发十八路快马往宜兴求援!”

    刘良佐再也淡定不了,急忙声音颤抖着向那斥候下令。

    十三万大军就算是虚张声势那少也有一半,再加上江阴兵,还有那江上的水师,刘良佐越想越心惊。

    如坐针毡的刘良佐决定亲自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