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九十二章 曲阿王气,自真龙之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 曲阿王气,自真龙之出 (第1/2页)

    第194章曲阿王气,自真龙之出

    朱常淓与王翦对视一眼,旋即大笑起来。

    自己正愁人才匮乏之时,张煌言就来举荐贤才,这还真是心有灵犀,可谓是及时雨了。

    “是何人,令玄着喜难自抑?”

    “此人姓方名以智,崇祯十三年进士,选进庶吉士,才识卓着,精通数理,又博采西学,汇通思想,乃治世良臣。”

    张煌言在朱常淓面前直言不讳,毫不掩饰自己对方以智的赞美之情。

    一字一句,无不带着敬佩之意。

    这让朱常淓与王翦心中惊奇不已,对方以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张煌言又介绍了几句,崇祯十三年时,方以智被崇祯皇帝召对崇德殿,其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后来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为定王与永王讲课。

    十七年,京师沦陷,崇祯殉国,方以智灵前痛哭,被顺军俘虏,严刑拷打宁死不降,后来顺军兵败一片石,他才得以侥幸趁乱南逃。

    原本方以智投了南京朝廷,却不想正好仇敌阮大铖把持朝政,将其列为“从逆”要宜徒拟赎,方以智只能被迫逃离,隐姓埋名,流寓江南之地。

    “玄着与方以智是旧识?”朱常淓不禁奇怪。

    “回监国,我与密之素昧平生,不过他曾以文章名动下,乃是复社主盟之一。”张煌言答道。

    又是复社,朱常淓不禁点点头,虽然他不喜清流结社,但其中却是也不乏良才,日后倒是可以多加探寻一番。

    方以智逃离南京后,为躲避阮大铖爪牙追杀,化名隐居在溧水以北的东庐山中,潦草度日。

    驻防在溧水的张名振率部剿贼时,在山中发现了几乎要饿死在草庐之中的方以智,将其救下。

    所幸张名振也听过方以智的名号,见贤才竟困顿在深林之中,心中颇为感慨。

    因自己不能擅离职守,所以他派人将方以智引到了与他关系匪浅的张煌言处,希望张煌言能将其引荐给潞王。

    “密之祖上余荫,衣纨觳,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

    “如今流寓草泽,落魄至此,真乃是东海遗珠,令人心生感慨。”

    “臣张煌言若非得遇明主,想来亦不过如此。”

    张煌言对方以智的遭遇深感同情,所谓时势造英雄,可时势也会埋没英雄。

    方以智不愿降贼,亦不愿降清,南归后,也不愿仕那jianian臣当道的腐朽朝廷,一身才华,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原来如此,竟还有这般遭遇,也罢,他现在身在何处?”

    “禀殿下,他就在门外候命。”

    朱常淓一喜,赶紧召其入内。

    不多时,便见一身长七尺的中年男子走进,长身玉立,虽满面沧桑却难掩眉宇贵气。

    面色蜡黄,颧骨突出,rou眼可见的清瘦。

    想来是久居山林,长期营养不良所致。

    “臣方以智,拜见监国殿下。”

    “平身,坐下话。”

    方以智谢恩,起身心翼翼坐在了最末端,离门最近的椅子上。

    王翦与朱常淓的目光令方以智十分局促,不断地揉搓着自己的手心,来缓解紧张。

    张煌言轻轻一叹,听闻曾经的方以智可是风流倜傥,御前奏对,面不改色,屡出良言。

    屡遭打击,世事早已将这个贵公子搓扁揉圆,意气不复。

    “密之不必紧张,此处不是朝堂,尽可畅言。”

    朱常淓宽慰道,他看得出来,方以智十分紧张。

    方以智轻轻点了一下头,瞧见了王翦正冲着他微笑,心中稍安。

    “臣......臣......臣想在监国麾下效力......”

    “臣德才浅薄,不足重用,能为殿下帐前一书吏便可。”

    “若无空缺,臣亦能养马,臣对战马配种豢养亦稍有心得,可为朝廷牧马。”

    方以智一边,一边紧张地吞咽口水,眼神心翼翼地观察着潞王的表情。

    张煌言告诉他,当今监国潞王,乃是难得一遇的明主,可身遭数次大难的方以智,已经被磋磨的十分谨慎。

    当初被闯军俘虏,他饱受酷刑,以至于两踝露骨,皮rou腐烂,在鬼门关不知走了几遭。

    慈酷刑,摧残了他的rou体,改变了他的心性。

    书房中的君臣看着方以智那谨慎微的样子,心中俱是痛惜。

    朱常淓起身,绕行至桌前,走到了方以智面前。

    方以智吓得赶紧从椅子上抬起屁股,跪拜在霖上。

    潞王是不是不愿意用我?

    刚才我是不是错话了?

    一连串的疑问在方以智心中盘旋起来,他垂首跪地,神色畏惧。

    朱常淓在他面前站定,俯视片刻,躬身抓住了方以智的胳膊,在方以智惊愕的目光中,将其从地上拽了起来。

    随后又将其拉到了靠近书桌的椅子前,按实在了座椅之上。

    方以智错愕万分,王为我躬,我何德何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