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8章 路省之分 (第1/2页)
第390章路省之分 李长福这时打量了一下李亮道:“李亮你这年纪,只要不受伤,将来至少得干到指挥,甚至将级吧,乖乖,回来可不得了。” 李亮嘿嘿一笑,然后拍了拍郑有财的儿子和亲戚儿子,要来报名。 说亲戚和郑有财的儿子都想进读书班。 李长福左右看看,小声道:“读书班人手不够,收不齐,但咱们是自己人,我实话说,不如做工匠学徒。” “你们想想啊,咱蔡州这么多读书人,才几个能当官?” “现在读了书也没好出处了,咱们军将们回来能和他们抢,还优先当街长,镇长。” “读书人也不想当街长啊。”待长和镇长毕竟不是官,只是吏。 “但是工匠不一样,出来就是吏,将来也能当官。” 李长福这话和郑有财婆娘差不多意思,现在一个州的学校几百个学生,将来能有几个当官的?不如去当工匠。 李亮和郑有财对视一眼,皱眉道:“就怕工匠将来外派。” 赵与芮先和重要的核心大臣沟通,然后开内阁会议的时候通常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表现的他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不是皇帝的一言堂。 在赵与芮之前的两宋时期,朝廷为了地方管理,设置了路。 现在赵与芮在位超过十年,牢牢控制全国,也培养了一大波可以值得信任的正直清正又有能力的大臣。 大伙不由看了眼秦卓,这秦卓的海贸部权力又大了,管的全是赚钱的。 当然,赵与芮登基之初,重要的国企也是朝廷养着的,所有的矿场也是。 这时管朝资司的秦卓说话了,以后朝廷朝资司在地方可能参与扩大更多行业,比如丝厂,陶瓷厂,酒厂,甚至酒楼行业。 李长福笑道,而且朝廷对地方征招工匠比较少。 这让读书班的学生很难招满。 现在连镇长以上的县令级,都有中级军将在参与。 皇帝有些急功近利,或下手比较狠的事,他们都会联合起来劝柬下,有时甚至会反对,当然,基本反对无效。 他现在在朝中和赵汝述、余天锡,梁成大四人一伙,算是一个派系。 这四人当然有个共同点,都是史弥远以前的心腹手下。 像朝廷重组后的地方组织,保长,大保长,街长,镇长级,几乎全是军中退役的人担任。 所以赵与芮要重新规划,固定路省。 另外像徐元和杜范跟赵与芮稍微晚点,但比较靠拢上面四个,也勉强算一伙。 “产量利润减少,还会消减相应的人数。” 为什么招不满?主要是朝廷现在不重视读书人。 内阁中乔行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和谁拉帮结伙,但总体来说,也算开明派,最早赞成和金结盟,先对付蒙古的。 这两人以前都是史弥远的心腹,这会看来还是一派的。 赵与芮当然是一件件来,先是地方和人员的确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统一规划和编制。 “路的话,路一级的主要官员和以前差不多。” 而且同一个家族里,世袭只能三代,超过三代,你们家必须还得有人去当兵,然后回来接着世袭三代。 “多少产量,确定多少人数。”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后可以世袭了,工人们的后代还是工人。 赵与芮后来也改过,但那时还是发展优先,着急和金蒙对抗,改的比较忽忙和简单。 这些尚书和内阁成员里,除了工部尚书徐元是工匠出身,比较专业,一直没换,其他各部基本全都轮换过。 当时被他受信任的大臣们也不多,很多地方都是合并起来让一个人负责。 仅李平夏和沙德尔等人在西辽等地,大肆屠杀蒙古牧民这事,包括还有被迁移去的汉民,有些大臣能顶死皇帝。 赵与芮在位,各县府官员人数,根据当地人口数来定,每增长一定的人口数,才会增加一名官员,这让有些偏远地区的县府,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都都不会招新官员。 但南宋的地方以前还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可怜郑有斌刚刚弄到两名额,又被瞬息改了。 赵与芮开口后,郑清之先发话,赵与芮还是挺满意的。 临安的赵与芮正在召见内阁成员,商议政事。 两宋的路相当于省,又不同于省。 朝中有赵汝述、梁成大这样的jianian臣党是很有好处的。 “除了船厂还属于工部,其他的厂,包括白糖厂都划归朝资司。”秦卓道。 “即要保持朝廷每年有赢利,如果亏本了,岂能再增加人员,增加开支?” 当然,当年的制置使眼前的内阁有好多人干过,都是赵与芮的心腹。 李长福道:“官员就不外派了?朝廷一纸调令,也是让去哪就去哪?” 当然了,朝廷以后五十抽一,每五十户抽一户,如果抽到了,你也没话说,先当兵再回来世袭朝资司。 朝廷当然也是支持民间商人的,但对于帝国的扩张来说,朝廷能赚钱是第一要素,不然他支付不起庞大帝国的开支,所以做大大宋朝的朝廷企业也很重要。 用赵与芮的话说,战争中只要能减少已方伤亡,什么事都可以干,只要能打赢,什么手段都可以用。 军士为们帝国扩张付出,这种优待是正常的。 蔡州去年全州只被征招了二十个,一旦征招过,仗打完就回来,而且后面三年都不重复征招。 而且两宋还有沿海制置使,沿江制置使。 李皇道路的话,主官以前一样不变是制置使和副使,下面还是各司郎中,这是宝庆二年赵与芮登基第二年的改制,路一级有十个司,相当于后世省里面的十个厅,前面所说的沿海制置使,沿江制置使,包括以前的盐科铸钱什么都组合到这十司里了,这让当时的制置使权力大增。 大部份人在听赵与芮解释后,都倾向用省。 另外李宗勉、魏了翁、李皇、秦卓四人算是一伙,他们都是最早跟着赵与芮的,除了李宗勉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