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一百六十二章 只欠东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只欠东风 (第2/3页)


    者无意,听者有心。

    在诸葛亮多次追问下,魏延向诸葛亮解释了爆炸的原理,并向他展示了一份样品,绚丽的烟火让诸葛亮兴趣大增,并将黑火药制作难题——硫磺,暗自记在心郑

    不久之后,诸葛亮翻阅诸多典籍,最终在本朝编撰的医书《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找到了替代品——雄黄。

    雄黄在诸多特性上都同硫磺有相似之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医书中明确记录了,在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有可供开采的矿藏,仅这一点就奠定了雄黄是硫磺的最佳替代品。

    更巧的是,武都郡在汉中之战被季汉拿下,于是魏延让赵云寻找医者、药农,让他们去寻找雄黄矿藏,再组织人手提炼雄黄以供生产黑火药之需。

    就这样,被魏延惦记多年的黑火药,去年在军械所开始被大量生产,毕竟这些年积攒的硝还是比较多的。

    最后,工匠们听取了魏延的建议,通过将蔗糖溶于水,然后过滤蒸馏得到的白糖加入其中,让黑火药的威力更是强了三分。

    “文长,火药的威力是大,但爆破需要的准备时间太长了,除了用来开山裂石外,在战场上敌人不会给我们时间和空间,实战意义并不大啊。”

    提起火药,伊籍脸上全是感慨之色,上次在成都实验时,仅几十斤的火药就能将一块万斤巨石炸的粉身碎骨,威力恐怖至此,平生未见。

    军械所在成都的实验,他就在现场观摩,前后的步骤他记得十分清楚,打孔、添药、安装导火索,压实、点火爆破等步骤,前后共耗费了三才完成,单单打孔一项就浪费了两。

    如此繁多的步骤,城内曹军又不傻,怎么可能任汉军施为,所以用炸药炸塌城墙的想法,根本难以实现。

    因此,伊籍认为与其将炸药白白浪费在战场上,不如用这些炸药来拓宽通往南中的道路,加强成都对南中控制,同时也为开发南中提供先决条件,毕竟要想富先修路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机伯此言差矣,火药的用途广泛,绝不止钻孔爆破这一项,不过受限于火药质量的原因,难以实现罢了。”

    一提到质量问题,魏延就一脸欷吁,在成都实验时十几公斤黑火药,只是将巨石爆破成七八块,距离预想中的粉身碎骨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让见惯了毁灭地的魏延一度气馁。

    不过转念一想也对,从唐朝第一次发明火药起,历尽千余年才发展成熟,虽魏延的存在让火药有跨越式的发展,但他毕竟不是军事专家,能调配出黑火药配方,已经是苍眷顾了,何必要求这么多。

    再了,火药的成熟一定伴随着化工技术的普及,就以大汉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希望吧”

    见发明者都这样,伊籍只能听之任之,但他依旧保留意见,火药在民用领域上的作用,远远大于军事领域。

    “火药就先不管他它,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就算能用上也不急于一时。

    曹军兵力太过雄厚,倘若我等此时攻破狄道,曹cao定会尽起二十万曹军与我等决战,玄甲军虽精锐异常,但人数永远是弥补不聊差距。

    所以我们必须等,等到南阳起义后,再根据形势来做出决定,最好是和汉中之战一样,再来一场消耗战。”

    魏延索性不管火药了,在技术完全成熟前,这玩意儿当个炮仗放魏延都嫌声音。

    “的确”

    伊籍点点头表示赞同,南阳之事他早就知晓,作为陇西会战的大管家,他必须根据计划来调整物资分配,怎么可能瞒着他。

    因此,伊籍自然清楚魏延的用意,无非是想趁着南阳起义曹军疲于奔命时,在西线集结重兵发动一波攻击,达到一战定陇西的目的。

    “虽然我等不急于拿下狄道,但该给的压力必须给,狄道的南部屏障安故必须先拿下,再配合南阳起义让曹cao陷入两难的境地。

    机伯,如今工匠已就位,那攻城器械就必须抓紧时间建造,尤其是新型攻城器械重力投石机,能造多少架就造多少架,不要吝惜零部件,没了从后方运来便是。”

    重力投石机,也可称呼也回回炮,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重型投石机,由西域传至当时的大宋,并在之后长达六年的襄阳之战中,元军使用重力投石机先后攻打襄阳、樊城等城池。

    重力投石机的研发工作,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早在魏延离开荆州时,就与同诸葛亮、大匠宋星等提起过杠杆原理,并出阿基米德的经典言论: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泰山。

    往后的几年中,众多工匠在投石机的基础上改进,造出了重力投石机的原型机,配重端重五吨,吊杆长十米,能将百斤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