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安故攻防 (第1/3页)
第165章安故攻防 城内冒出的滚滚浓烟,让魏延十分满意,能肆无忌惮的火烧城池的机会可不多啊,随即让投石机调高刻度,放弃轰炸城墙继续为城内添油加火。 同时,等待多时的傅肜见投石机改变打击目标,立刻命人敲响了战鼓,听到指令的汉军力士推着巨大的攻城器械前进,其余汉军则躲在攻城器械后,根本不给曹军射杀的机会。 看着躲在攻城器械后前进的汉军,魏延满意的笑了,这不就是大汉版的步坦协同嘛,军士利用高大的器械做掩护,让城墙上的曹军弓箭、弩机等失去作用,大大降低远程武器造成的杀伤,再凭借极其夸张的着甲率,近身rou搏曹军定不能挡。 魏延如此执着于器械,还是因为益州之战中,绵竹攻防战那惨烈的伤亡,那一战除了云梯车就是攻城梯,箭楼、冲车等其他的攻城器械一概没有,导致在短短一个时辰内刘备军伤亡两千余人,那番场景魏延从未曾忘却。 也是从那时起,魏延就很一直在避免攻城战,但同时他心里也清楚,若想一统中原攻城战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魏延大力发展科技,鼓励创造发明,提高工匠待遇,目的就是为了研发与改良更多的攻城器械,来减少攻城时的伤亡,从目前的情况看他的做法没有错。 …… 密密麻麻的攻城器械,给予曹军极大的压迫感,特别是最前方几架高大的云梯车,上面披着一层厚厚的泥甲,让曹军的箭矢、火油等拿它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接近城墙。 而在云梯车后方,百余名玄甲军慢慢的前进,身上除了全套的甲胄兵戈外,每人身上还披一着件正在滴水的皮质披风,看起来十分怪异。 当然,这件看似增加负重的披风,其实有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防范曹军的火油。 榆中作为火油原材料产地,曹军肯定储备了大量的火油,较之汉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不用想也知道,当云梯车放下挡板后迎接汉军的是什么。 坚固的铠甲可以抵挡刀剑,但抵挡不了无孔不入的火焰,烈焰炙心的滋味,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得聊,所以,拥有扑灭火焰的披风就应运而生了。 燃烧三要素不必多,一旦火油依附在披风上燃烧,只需将披风脱掉即可,若脱掉之后还未扑灭火焰也不要着急,身后的袍泽会取下披风覆盖在其上,断绝氧气使火焰自己熄灭。 其实魏延也知道,在混乱的战场上一切都将变得不可控,还是会有军士会死于烈焰之中,但魏延能做的只有这么多,战争,哪有不死饶。 在云梯车后方有数量众多的箭楼,和普通的箭楼不一样,改良后的箭楼上竟多出两架固定的三弓床弩,再加上十余名大黄弩手,配合与城墙平行的高度,看来守城的曹军有得受了。 当云梯车抵死城墙后,所有曹军蓄势待发,手里拿着一模一样的火油罐,只要汉军敢放下挡板,当年在陈仓道受的苦,定要让汉军亲自体会一下。 不过在这之前,曹军得先接受一波从箭楼而来的洗礼,威力巨大的三弓床弩,近距离发射的弩枪射在垛口上,大块的墙砖崩落,一些飞溅的碎片打得人脸庞生疼。 偶尔有一支弩枪,从垛口中穿过,在曹军阵列中凿出一条血rou通道,同时手中的火油罐也随之跌落摔碎,汹汹燃起的大火,惹得城墙上一阵混乱。 就在此时,蓄势待发的云梯车突然放下挡板,让所有曹军心头一紧,也顾不上箭楼射来的弩箭,站起身来激发弩机、投掷火油罐等。 不过和以前一样,汉军也学着曹军擎着大盾在前,一边抵御密密麻麻的弩箭以及火油罐,一边缓步的前进,至于偶尔落入脚下的火油罐,军士们迅速扯下披风将其覆盖以防其四处蔓延。 果然,战争才是双方最好的课堂,只不过如今攻守互换罢了,但当初汉军有三弓床弩破局,不知曹军又有什么办法。 曹军有么? 曹军当然有,不过不是三弓床弩,而是普通的的床弩,而且受限于城墙狭窄,曹军只能使用体型比较巧、威力不及三弓床弩十之一二的床弩。 大型的床弩曹军也有,而且树木不少,专门用来攻城的,不过那种床弩需要牲口才能拉动,可狭窄的城墙哪来的空间啊。 曹魏也试图仿制三弓床弩,可因没有实物对照,再加上季汉大幅度提高工匠待遇,让技术精湛、有研发能力的工匠都聚集在成都、长沙等地,导致两年都毫无进展,后来也就绝了仿制的心思。 曹军拿出床弩对准汉军盾阵敲下扳机,瞬间弩枪飞射而去,重重的打在盾阵上,霎时间汉军盾阵被破坏,二三名汉军军士从上跌落到城下,瞬间就没了气息。 趁着汉军混乱之际,曹军疯狂发射弩箭和火油罐,看样子不把这架云梯车摧毁,曹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因为曹军弩床威力较,加之又有盾牌卸力,因此弩枪并没有凿穿盾阵,这让一部分汉军侥幸存活下来,但前有飞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